《蝸居》大熱折射社會百態
《蝸居》的熱播源于它的真實,在現實生活中80后成長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但結婚、買房、還貸、工作等等壓力接踵而來,擊得80后們體無完膚,海萍說:“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連串數字蹦出來:房貸六千,吃穿用兩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百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買房的隊伍,卻越來越多的人不快樂,他們是為買而買,逼著自己工作掙錢來謀一個擋風遮雨的窩,這樣的買房還等于幸福嗎?
《蝸居》里眾多讓個體觸景生情的橋段、臺詞,使個體心有靈犀——在理想與現實、情愛與家庭中的無奈、困惑,甚至是赤裸裸的生存現狀。正是在這點上,電視劇《蝸居》贏得了公眾的關注和眾多專家學者的解讀。
《蝸居》圍繞著房子問題展開劇情,房子本來是平常的事,可如今已經極為不平常了,本來,人活著首先得有個住的,安居方能樂業,可如今,“居”成了問題,“安”更不容易達到了。房子問題把生活、倫理、經濟、社會的各種問題都聚焦在一個爆發點上,難題多多,矛盾重重。由房子問題引起了家庭的不合,情感的碰撞,觀念的沖突,道德的失衡,人性的扭曲,貪官的腐化,社會階層的矛盾,政府決策的艱難等等,都是房子惹的禍!
《蝸居》的人物和故事,緊緊地“貼”在房子問題上,演繹得很生動,很真實,很精彩,但也很郁悶,很壓抑,冰冷冷的,讓人感覺到好像自己就是劇中人,聯想到當前的生活現實,令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不寒而栗。
當然,電視劇不直接指責或痛罵離譜的高房價,而是把房子問題融化在具體的生活細節中,劇中人大都是不壞的人,但也不是讓人看了就贊賞,就覺得好的人,他們真實,有優點,也有缺點,為了生活,他們奮爭、執著、勤謙、節約、顧家,努力工作;但同樣為了生活,他們利己、計較、耍心眼,不顧親情,把人當手段等等。素質不低,處事得體,人緣不錯,長得也挺像樣的宋思明,關心朋友,呵護家庭,但作為權力的影子,這位宋大秘書也挺善于用權,挺善于創造“更高質量”的生活,挺執著地去追求年輕美女來當自己的二奶。這讓觀眾仿佛看到了生活中活生生的現實。觀眾恨他,但又好像有點理解他,不想去痛罵他。劇中,有官場文化,有二奶的故事,但電視劇又不停留在官場、二奶上面,而是把觀眾引向更深的內容,引人進入更深的思考,于是,該電視劇就巧妙地與其他官場劇、腐敗劇等區別開來,讓人感受到眼前的故事就是冰冷冷的生活現實。
- 1
- 2
- 總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