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
傳統的3G通信NodeB基帶信號處理功能有兩種實現方案,即基于DSP的軟件實現方法,或是采用FPGA與ASIC的硬件實現方法。但是前者太昂貴,后者的靈活性卻又太差。那么,是否有更好的方案來解決這些瓶頸呢?
在IIC-China 2005北京站的“手持設備”研討會現場的第一場是“用于3G NodeB基帶信號處理的可重配置計算結構技術”研討會,吸引了許多關注3G產品與技術發展的工程師的參加,整個研討會教室擠滿了聽眾。
來自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網絡與計算系統運營部的資深工程師沈海亮擔任此次研討會的演講嘉賓。他深入講解了如何從RF單元轉變為可重配置計算結構(Reconfigurable Compute Fabric, RCF)芯片、如何實現芯片的可配置性等問題,同時他也分析了如何在3G產品系統中配置RCF及其它相關模塊,并給出了在WCDMA和TD-SCDMA系統設計中的建議。“結合DSP與RCF的方法,不僅可解決3G基帶所要求的強大計算功能問題,同時還能以較低成本保持器件的靈活性與可編程性,”沈海亮強調。
這個全新的設計方案引起了在座工程師們的極大興趣。演講結束時,工程師們不斷提出問題,如“RCF配置是用硬件實現還是軟件實現?”對此,沈海亮指出,全部是用軟件實現的,他并建議要了解清楚RCF的結構,以保證配置的最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