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2016年新能源行業在政策和市場的助推下發展迅速。在調結構、穩產能、轉方式的形勢下,新能源企業不斷優化布局,通過資本兼并購、項目擴增、跨界合作等形式實現多維度發展。
這一年,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出臺,光伏和風電消納問題不斷推進;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發布,淘汰產業落后企業,規范行業市場;資本市場涌入,汽車產業“跨界”造車成趨勢;市場競爭激烈,行業整合趨勢明顯。小編帶你盤點一下新能源產業的熱點事件。

新能源汽車銷量帶動動力電池企業擴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月至11月份,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40.28萬輛,同比增長44.27%。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行業對汽車零部件的投資熱潮,無論是電機、電控技術,還是動力電池的投入都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2016年僅前三個季度,動力電池投資資金就已到達2000億元,企業投資擴產趨勢明顯。
天能動力:2016年1月,在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推動下,天能動力集團重點發展旗下鋰動力電池業務,正式啟動三期項目產能擴建,鋰電池產能將從原有的1.25GWh提升至2.25GWh,有望增長80%。
國軒高科:國軒高科預計今年底可達到產能16.5億安時,其中三元電池產能約6.5億安時(三元電池產線將于今年三季度正式投產),未來公司將進一步通過產品技術進步及工藝設備升級提升產線生產能力。
南都電源:6月,南都電源,為滿足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公司擬17.8億元投資建設年產2300MWh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改造項目。項目完成后,公司鋰離子電池總產能將由原1200 MWh提升到3500MWh,其中三元材料動力鋰離子電池產能將大幅提升,預計將達到1600 MWh;磷酸鐵鋰材料鋰離子電池產能將達到1900MWh。
比亞迪:比亞迪定公司籌備的150 億的非公開增發,計劃再新增6Gwh 電池產能。新能源汽車整車方面,生產與傳統車共線,整車產能不是問題。
中航鋰電:8月,中航鋰電中航鋰電擬與金壇政府合作共同投資建設“中航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項目規劃用地1000畝,總投資預計125億元,建成后將形成120億瓦時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年生產能力。
LG化學:LG化學南京新能源電池項目竣工。該項目可年產供5萬多輛純電動汽車(以一次充電續航里程達320公里的電動車為準)和18萬多輛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汽車(PHEV)使用的電池,并且采用“一條龍”生產模式。
松下:松下在中國大連興建一座汽車鋰電池工廠,投資500億日元(約4.12億美元)。年產電池可以配套20萬輛車,年營收目標是1000億元。松下將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建設工廠,預計2017年投入生產。
猛獅科技:猛獅科技29.99億元投資電動車用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預計年產60億Wh三元18650鋰離子電池電芯、電池組及PACK,年產值約70億元。2016年,鋰電業務將達到鉛酸業務的2倍。 多氟多:多氟多表示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0125萬元,扣除發行費,募集資金凈額全部投入到“年產3億Ah能量型動力鋰離子電池組”項目。項目的建設期預計為24個月,預計2016年底建設投產,將實現年均銷售收入12.69億元。
慧通天下:瞄準商機,深圳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5億投資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將在2年左右全部建成投產,實現年產鋰離子電池18000多萬只、10AH鋰離子動力電池720多萬只,產品將直接配套國內電動車等生產企業。
駱駝集團:產能擴張,駱駝集團新能源汽車電池項目總投資達20億元,2018年項目全部達產后產值將達到50億元。生產的方形鋁殼動力鋰離子新能源電池,將廣泛用于新能源商用車和乘用車。 {$page$}
臺玻實聯長宜新能源:臺玻實聯長宜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計劃總投資1200萬美元,主要生產供應新能源電動車(包含純電驅動與混合動力)用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電控集成以及儲能系統用電池組組裝。項目建成后,年組裝磷酸鋰鐵電池組約2億安時,年銷售收入為33億元。
三星環新:三星環新汽車動力電池項目擁有年產4萬臺汽車動力電池的生產線,后續工程計劃完成全部6億美元投資,到2020年為止再建設若干條生產線,最終年生產能力達到3120萬枚電池芯。
天津力神: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擴建項目總投資逾12億元。項目將建設年產3億安時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預計將于2017年一季度達產。
沃特瑪:沃特瑪新能源核心技術產業園動力電池項目正式投產。此次投產的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44億元,規劃總產量3GWH/年。
北京國能電池:北京國能電池在湖北襄陽簽訂了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總產能5億安時,可實現年產值36億元。該生產基地還將引進國際最先進的全自動進口生產及配套設備約1200臺(套),實現年產值15億元。
波士頓電池:波士頓電池攜手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和溧陽市政府,再建設一家“超級電芯工廠”。該工廠總產能將達到10Gwh,用以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動力電池需求。
不利因素影響 行業洗牌明顯
從可再生能源發展來看,受債務危機、融資受限、政策轉向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光伏行業一度陷入艱難境地,行業洗牌現象不斷。
在產能利用率、技術和成本上龍頭企業較二、三線企業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國家補貼政策將會逐漸降低直至取消,規模小、品牌知名度差、融資能力差的中小企業將會面臨被淘汰、淪為代工企業或被收購的命運。一些企業開始抱團取暖,暫時避免了淘汰的命運。然而,寒冬且長,誰能熬得住才是關鍵。
當然,行業洗牌也不只是光伏行業,2016年,風電行業整合并購也很明顯。
據路透社報道,風電巨頭維斯塔斯近期正在就收購中國某龍頭整機商展開談判。據消息人士透露,近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會見維斯塔斯總裁安德一事也與此次并購有關。
6月,西門子官方宣布與西班牙公司歌美颯(Gamesa)簽訂了約束性協議,合并雙方的風電業務(包括西門子風電服務業務)。并購預計于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總部設在西班牙,Martin任新公司CEO。歌美颯董事會已經于2016年10月25日批準并購案。
10月,GE宣布已經與LM擁有者Doughty Hanson達成協議,將以16.5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風電葉片制造商LM。收購有望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GE方面希望能在2018年將LM業務加入GE收入報表。并購LM對延伸GE風電產業鏈、開拓亞歐美以及新興市場、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全球風電競爭力都大有裨益。LM被收購后仍將由原來團隊繼續經營管理,總部仍在丹麥。
12月,全球風電整機商巨頭Senvion宣布以全現金形式100%收購歐洲葉片公司EUROS Group。這是Senvion繼8月份收購印度整機商Kenersys之后的又一次并購。Senvion首席執行官Jürgen Geissinger表示,收購EUROS Group后Senvion可以更快生產出新的風機葉片,大大縮短交貨時間。這一戰略舉措是為Senvion進入下一個風電市場做準備,也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和LCOE。
兼并整合只是一種手段,企業要想或下來還是要考靠堅持和創新,不斷強化技術能力,開發新模式,細化市場,產品創新,通過自救存活。
借用萊昂納德·科恩一句詩,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無論2016年經歷過怎樣的陣痛或困境,它終將過去。2017又將是一個嶄新的篇章,新的機遇正待開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