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
據報道,日本政府正在設立一個10年國家計劃,著重發展10個關鍵領域的科學技術,加強這些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其科學技術能力的新生。
這10個領域包括超型計算機、測量技術、海床研究技術、生物工藝學、納米技術以及日本、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競爭激烈的其他尖端科學技術領域。
為了保證這些領域重要戰略目標地實現,日本政府相應地對于其他科技領域采取了收縮政策,以便有效分配有限的預算和人力資源。
這些戰略目標被包括進日本政府的第三期基礎科學技術計劃,預算范圍涉及2006到2010年4個財政年。
日本政府將在該計劃的指導下,對各個重要科技領域分配全國的力量。該戰略計劃由隸屬于教育、科學技術大臣的科學技術委員會小組委員會訂立。小組委員會主席為東京大學的副校長Hiroshi Komiyama。
10大戰略目標基于6個因素,其中包括:保持與繼續發展日本處于發展關鍵期的技術;全力以赴在基礎科學領域實現領導地位;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基礎組織等。
超型計算機是首要的發展領域,因其直接關系到生物工藝學與納米技術等領域的發展。例如,藥品工業中的基因信息解碼技術需要運用超型計算機,設計納米新材料也需要運用超型計算機。
根據計劃,2010年新一代超型計算機將取代橫濱海陸科學技術學院的地球模擬器。2002年建成的地球模擬器可以預測空氣、海水循環以及分析地球內部結構。建成之初,它具有世界上最快的運算速度,達到每秒35.86萬億次,如今這一速度已經被兩臺美國超型計算機突破。
測量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十分激烈,該技術是對毫微米水平物質進行三維觀測與制造項目的核心。
計劃還將開發一種對材料進行放射性分析的儀器,可以用于刑偵工作。
海床研究的重點放在探測能源、有用微生物和酶,以及破譯海底地震發生機制等方面。日本計劃于2010年以前發明一種在海平面下11000米處也就是地球最深處工作的機器人,取代其2003年失蹤的深海無人研究船。
空間技術領域方面,日本計劃于2015年以前通過發展H2-A系列基礎火箭技術來建立多用空間運輸系統,該系統既能發射衛星,實現行星之間的交通運輸,還能進行其他空間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