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下稱電監會)在其網站上公告稱,國家電網647萬千瓦發電資產相關八家電廠的控股方國網新源公司與七家受讓公司簽署了安全生產責任及管理權轉移協議,“標志著647萬千瓦發電資產變現工作(以下簡稱“647項目”)的主體任務已經完成。”這意味著中國從2002年啟動的第一次電力體制改革終于接近收官。
根據電監會公告,“647項目”資產受讓方包括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中電投集團、神華集團和湘投控股。此前,神華集團與華潤集團曾就“647項目”中徐州發電廠的主導權進行過爭奪。此次電監會公告顯示,華潤集團不在受讓方之列。
電監會新聞處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只是安全生產責任、管理權及領導班子三項權限的移交,并非正式的轉讓協議。根據電監會公告,正式轉讓協議簽署、資產交割、工商變更等工作將會在明年1月后進行。
“647項目”負責人、電監會價格財務監管部副主任黃少宗提到,因為臨近年關,考慮到安全生產,所以先行移交隸屬關系和領導班子,正式的資產交割協議會在正式發文、有了法律依據后逐步進行。
“647項目”資產的整個轉讓過程一波三折。在2002年啟動的電力改革中,主要目標是實現“廠網分開”。據此,原國家電力公司分拆為發電資產和電網資產兩大部分,不過有920.01萬千瓦和647萬千瓦兩部分發電資產被“暫時保留”在國家電網公司旗下,業內俗稱“920項目”和“647項目”。按電力體制改革要求,這兩筆發電資產都應在兩年內出售變現,前者用于支付主輔分離后的改革成本,后者則用于補充電網公司資本金。
此前從國家電網公司內部獲得的“647項目”資產處置報告顯示,“647項目”資產將以評估價格為基礎溢價出售,不再進行拍賣或價格談判;溢價水平將參照“920”可比資產的最終售價,溢價17%,再加上因控股而產生的評估溢價3%,最終售價比凈資產溢價20%。如此計算,“647項目”資產轉讓價格約74.51億元。
不過,黃少宗表示,“647項目”相關電廠的轉讓協議價格要過段時間才能公布。根據電監會網站公告,“647項目”以協議轉讓方式出售,具體定價方式為以資產評估值為基礎,參照可比市場交易價格,考慮控股權溢價等因素,溢價出售。
此次“647項目”資產的處置工作在業內備受矚目。“647項目”資產所涉電廠股權集中,全部為控股股權,涉及八家發電企業的11個電源項目,包括益陽發電廠、徐州發電廠、河北馬頭發電廠、元寶山發電廠、寶雞第二發電廠、寧夏大壩發電廠、天津軍糧城發電廠和湖北襄樊發電廠。國家電網公司在2005年成立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將“647項目”資產悉數劃入其下統一管理。
中金公司曾有分析報告指出,“647項目”資產所涉及的電廠多為老廠,人員負擔較大,對集團、上市公司來說,這些廠在運營上并不具備成本優勢,但可有效增加其在某一地區的市場份額。
2007年8月,電監會發布《中國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的問題及展望》報告指出,2002年實行電力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但仍有一系列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最重要的是電價形成機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消費者沒有分享到降低成本的好處。報告建議,在下一步的電改設計之中,市場應為買賣雙方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讓更多購售電主體參與電能買賣,實行輸配分開和新的交易模式。
編輯:coco
來源:中國能源網
http:www.wnxrsj.cn/news/2007-12/20071226106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