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26日之前,國內整個光伏業還處在一片悲觀、混亂和蕭索的狀態中。
光伏龍頭尚德電力財報顯示,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凈虧損6590萬美元,毛利率僅為0.6%。同為組件廠商的天合光能、航天機電經營狀況也不盡如人意。即便是“擁硅為王”的上游企業,川投能源、天威保變同樣難逃利潤下滑的命運。兩家公司上周先后發布一季度凈利潤預減的公告,前者預計一季度凈利潤下降25%-34%,后者則預計下降16%-28%。
在此期間,最高時曾被炒到500美元/公斤“天價”的多晶硅現貨價格直落至100美元/公斤以下,令囤貨商叫苦不迭。另有機構研究數據則顯示,目前我國已有350家光伏企業倒閉歇業,幸存者只剩下約50家。
轉機終于在陽春三月臨近尾聲時倏然而至。
近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與《太陽能光電建設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對符合條件的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給予20元/瓦的補貼。這一政策來得十分突然,卻在一瞬間開啟了中國補貼光伏應用的歷史大門。
根據《意見》,推動光電建筑應用是促進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我國光電產業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落實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重要著力點。為有效緩解光電產品國內應用不足的問題,在發展初期采取示范工程的方式,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加快光電在城鄉建設領域的推廣應用。計劃包括推進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啟動國內市場。在條件適宜的地區,組織支持開展一批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
“這個消息對光伏行業的整個產業鏈都會有極大影響,因為下游產品市場的打開意味著上游也可獲得充分發展。事實上,國外光伏界早就在關注中國市場何時打開的問題。” 江蘇省能源研究會的秘書長魏啟東教授對此解釋說。
盡管如此,由于這次頒布光伏補貼新政的部委中并不包括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在內,而后三者此前一直是主導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這也給外界留下不少遺憾和猜測。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研究人士表示,因發改委具有價格監管和行業調控的職能,此次補貼新政如果得不到該部門的支持,則不會順暢推進。
另一方面,此次政策中僅規定2009年補助標準原則定為20元/瓦,卻沒有規定補貼總量,這也引發外界的詬病。
除了上述問題外,對不同類型的建筑,補貼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由于補貼之后,光伏發的電將進電表運行,相當于自發自用,由此減少了從電網取電的量。在這種情況下,民用住宅、學校醫院由于電價偏低,如果使用光伏發的電,則用戶還需要貼錢,經濟上仍不劃算。”
“但還有個問題就是可持續性。你不知道這個政策會不會持續下去,是不是每年都會有這些補貼?”光伏專家王斯成最后提醒光伏企業,“不應該盲目樂觀。”
這也是當下業界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在光伏補貼政策短期刺激的背后是否埋藏著一些長期風險?
一位新能源研究人士就對補貼政策出籠后大量企業蜂擁而入光伏產業感到憂心忡忡,擔心這會造成嚴重的供過于求,繼而重蹈液晶顯示器和半導體市場的覆轍。“這些領域的企業目前賠錢速度比籌錢速度快。”他提醒說。
另一方面,當前國內市場對政策補貼的這種高度敏感性也潛伏了雙重隱語:既預示著光伏市場在獲得補貼后長足發展的希望,但也表明未來光伏市場一旦失去補貼則可能引致不利后果。海外研究機構Macquarie Research就曾表示,日本于2006年停止對光電電池領域提供補貼,隨后一年該領域的銷售額驟降了27%。
對此,中投證券分析師熊琳認為,此次補貼主要應用于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成本的補貼,而未來更大的政策預期在于對光伏建筑的并網發電進行財政補貼。在財政部出臺的《暫行辦法》中就明確,“鼓勵地方出臺與落實有關支持光電發展的扶持政策,落實上網電價分攤政策的地區,其項目將優先獲得支持。”
某種程度上,這也暗示了中國光伏產業未來獲得支撐和發展的必然路徑。
編輯:李偉華
來源:上海證券報
http:www.wnxrsj.cn/news/2009-4/2009491154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