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該規劃將對我國新能源的發展產生重大推動作用,而且太陽能光伏產業受益最大。
新能源規劃的制定已經在進行中。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中科院能源委員會委員王孟杰等透析,國家的確在制定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該規劃目前已由發改委起草完成,其中涉及新能源的發展指標將比以往大幅提升。對新能源的發展指標作重大調整,對于我國接下來的能源結構調整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太陽能光伏遭遇經濟寒冬
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給國內許多光伏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有報告顯示,目前硅材料、電池片和組件價格急劇下跌,國際市場多晶硅價格已由最高點的每公斤500美元跌至每公斤120美元,跌幅達70%以上;電池片價格由每瓦3.5美元降至2.6美元,跌幅達25%左右。國內光伏企業盈利水平驟降,實際收益出現巨額虧損。
金融危機還導致國際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產業關注度急劇下降,金融機構紛紛控制信貸規模,風險投資機構縮減資本注入,證券市場行情暴跌。江西賽維、無錫尚德等11家境外上市企業股票市值在此輪金融危機中縮水嚴重,有的公司股價只有去年最高點的1/10左右。江西上饒昌科能源計劃投資總額為30億元的三期工程,資金缺口高達22億元。據業內分析,國內已有80%的光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問題。
核心轉化技術缺乏
盡管國內的多晶硅產業集群已經頗具規模,但令人尷尬的是,國內一直沒有真正核心的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是從硅原料轉化為多晶硅這個環節尚未有核心的技術。
“生產成本是人家的3倍,但質量不到人家三分之一”,晶奧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明倫這樣笑稱國內的多晶硅生產。
在2009年以前,多晶硅的價格是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的成本價格,光伏組件占太陽能發電成本的50%。但現在多晶硅價格已經滑落到40~50美元每公斤一線,長城證券新能源分析師周濤預測,將來光伏組件會下降到整個光伏發電成本的30%,但這個預測有個前提,即多晶硅生產工藝必須改進。
危機中依然可見希望
令人驚訝的是,在光伏行業苦熬“寒冬”之時,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產商所在地新余市宣布,去年光伏產業實現了逆勢上揚,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8.7億元,同比增長212.5%。取得這一成績的啟示:其產業鏈條已由中游向上游延伸,產業鏈條完整且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抵御市場風險;二是新余市光伏產業已形成“硅料——硅片——配輔料——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產品”較為完整的鏈式體系,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內,隨新能源振興規劃的出臺,我國光伏產業必將面臨結構調整的嚴峻考驗,產業整合趨勢將加快,具備資金、技術、品牌以及管理優勢的企業在未來幾年將主導市場,而以代工、配套服務為主的中小企業將面臨市場轉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險。■
來源:慧聰電子網
http:www.wnxrsj.cn/news/2009-5/20095161118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