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中山市半導體產業技術聯盟”(簡稱LED產業聯盟)在小欖鎮政府迎賓館宣告成立。這是中山市首個產業技術聯盟。
經過數十家LED聯盟會員企業的民主推舉,霍尼韋爾朗能當選為首屆常務理事長,鴻寶電業為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勝球燈飾、木林森電子、泰騰燈飾等企業也被選為副理事長;光陽電器、品上照明等20多家企業當選理事。同時,小欖商會照明電器行業協會也宣告成立。
該聯盟常務理事長鄧超華表示,今后將著力解決標準、自主知識產權和公共服務平臺的難題,最終形成中山市LED的產業集群優勢,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中山LED整體規模全省第二
繼電子信息和互聯網之后,LED產業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早在10年前,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地區就已啟動了LED產業的重點發展戰略,并取得了不小的領先優勢。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也已初步形成珠三角、長三角、江西及福建、北京及大連等區域的LED產業地帶。其中珠三角產業集中在佛山、東莞、中山和深圳等地,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
廣東省科技廳計劃處副處長云丹平表示,廣東省將在3—5年內建成南方最大的半導體照明應用技術中心,“中山市作為國內著名的燈飾基地,應站在科技前沿,領導整個產業的發展”。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中山市LED企業數量和整體規模都已位居全省第二,照明應用產業鏈基本完善,產業鏈集中了數百家上游封裝企業。但是在研發方面,整體科研實力較弱,與國內部分先進城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中山市科技局副局長董才介紹,今年年初市科技局提出十大科技工程,成立LED產業技術聯盟就是其中的重點工作之一。
4月底,中山市科技局出臺LED聯盟企業加盟倡儀書,截至6月16日,LED聯盟成立,共招募到兩百多家會員企業。
即將啟動標準制定
“得標準者得天下”,在每一個新興的科技領域,標準都意味著游戲規則,其重要性不亞于社會生活中的立法權。而遍觀國內LED產業,標準和自主知識產權卻是產業鏈上最為薄弱的一環。
新成立的LED產業聯盟文件也承認,“目前中山市LED相關標準建設剛剛起步,標準規范研究、制定與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均不足,整個產業缺乏行業規范的依據”。此外,自主知識產權和公共服務平臺的缺失,是中山LED產業的另外兩大瓶頸。
對此,鄧超華表示,聯盟將充分發揮集體作戰優勢,啟動標準、專利以及聯盟戰略工作。盡早完成中山市半導體產業聯盟標準的制定。結合半導體的優勢和特點,占領行業制高點。
在自主創新方面,鄧超華表示,將從產學研入手,攻克市場所急需解決的產業化技術。下一步將加強會員單位和國內知名高校、科技機構的合作。以取得技術突破,形成技術領先優勢。
在公共服務平臺方面,小欖鎮鎮長彭志輝表示,在小欖鎮科技創業中心,一個專用于LED技術的研發中心和產品展示中心正在建設,“期望將為創新資源提供更廣的空間”。
燈飾企業:希望能降低成本
由于目前國內還不具備LED芯片的工業生產能力,美國芯片和臺灣的芯片價格居高不下,直接阻礙了半導體照明的推廣和應用。
瑞進燈飾總經理楊再銀介紹,從2007年開始公司已將LED光源應用到出口產品中,芯片主要從美國購買,“一個功率為3w的芯片價格十幾元,一張造型稍微復雜的燈飾,僅LED光源一項就得花上兩三百塊,加上鋁材、玻璃等材料,成本就上升到了六七百”。先進的LED光源并不意味著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燈具的整體成本反而增加了40%左右。公司也不得不控制LED產品的生產比例。
燈飾企業已經在小范圍試探生產LED產品,但是專注戶外照明的企業卻不容易為產品找到買家。
據了解,在2007年之前,中山市許多專注LED戶外照明的企業根本沒有拿到一分錢的訂單,所有的投入都看不到回報。在采訪中有企業戲稱,“這些年我們走的都是泥巴路”。
香港專家:LED的大未來在珠三角
在全球LED產業版圖中,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是三個產業最具優勢的地區。但是香港應用科學研究院吳恩伯博士分析認為,雖然臺灣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集群,并在管理和人才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珠三角的LED產業集群實力可望在不久的將來超過臺灣。珠三角面對臺灣,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決勝優勢”:
首先是大陸各級政府的支持,科技部近日啟動的“十城萬盞”為LED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這一點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比擬的”。
其次,從產業規模來看,珠三角特別是中山聚集了全球最活躍的燈具生產企業。一旦解決了關鍵的技術問題,就會形成“山寨效應”,像山寨手機和山寨筆記本電腦那樣出現爆發式增長。
當然,吳恩伯也強調,中山市的LED企業不應該回避自身在LED芯片研發方面的弱勢,而是應該重視這個差距,“要靠時間和人才積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建議中山市大力從臺灣引進LED人才,重點發展LED封裝產業,以國內市場為先導,做大LED產業。■
來源:南方日報
http:www.wnxrsj.cn/news/2009-6/200961891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