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提出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反補貼”申請剛過不久,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組織下,14家中國光伏企業將聯合抗辯美國“雙反”。這14家光伏企業分別為:無錫尚德、常州天合、韓華新能源、CSI阿特斯、英利、中盛光電、東營光伏、輝倫太陽能、晶澳、特變電工、昱輝陽光、歐貝黎新能源、日地太陽能、保利協鑫光伏。
雙反立案對美國和歐盟來說真的利大于弊嗎?
今年年初以來,一度因為身披新能源光環而風光無限的中國光伏產業遭遇產能過剩、市場需求萎縮的襲擊。正在光伏產業苦苦掙扎的時候,美國決定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歐盟也可能尾隨其后。
知情人士說,由于無錫尚德、常州天合等14家中國光伏企業提出集體訴求,美國方面是否立案,可能會延遲幾天才有結果。
“雙反”如果立案,中國光伏企業傾銷行為是否成立,還有待國際貿易委員會、美國商務部等通過問卷、實地調查后才能判定。
目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學會已經先后與多家美國企業進行溝通,試圖通過與美國大型太陽能企業、美國太陽工業聯盟等行業組織溝通,來影響美國政府,阻止“雙反”的通過。
據美方申訴文件,尚德等75家中資企業涉嫌從中國政府獲得大量補貼,并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太陽能電池板,構成不公平競爭,因此要求美國向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100%的關稅。
按理說,像這樣的企業在美國、歐洲可以享受很多政策和補貼,而美國或歐洲很多補貼給本國企業,而中國企業因為這兩個市場以前都是面向外部市場,國內即便要給補貼,實際上最后老百姓沒有得利,所以這種補貼也很難落實。
另外就是說他低于成本的經銷,這個恐怕更不現實了,因為他如果低于成本就必須有一個地方來補充他這個成本,這些企業到目前為止恐怕還沒有一個說能夠由另外一個市場對他們進行成本的補貼,所以我們知道所有這些企業主要是利用歐洲美國,而美國實際上市場份額也是非常之小。
中國光伏企業80%-90%的產能都依靠歐美市場進行消化,所以也有人懷疑,中國光伏企業成為歐洲緩解危機的替罪羊。美國現在有七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提出了“雙反”申請,國內法律界人士認為,美國對“雙反”立案的可能性很大。
- 1
- 2
- 總2頁
http:www.wnxrsj.cn/news/2606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