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有關人士透露,通信產業“十二五”規劃定稿,預計年內出臺。寬帶中國戰略正式出爐,相關受益股面臨巨大的發展和投資機遇。
寬帶中國戰略夯實內涵
據權威人士介紹,終端制造業本身不在《規劃》里,但《規劃》對他們會有一個引導作用。《規劃》從去年討論到現在,不同形式收到一些反饋,一直在修改,但大的方向不會變,目前已定稿并上報工信部,等待正式發布。《規劃》最終稿的一個亮點就是第一次對“寬帶中國”戰略給出了一個內涵的解釋。此前對“寬帶中國”戰略更多理解為基礎設施,此次《規劃》把“應用”也涵蓋了進去。
《規劃》應該主要強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加速網絡寬帶化進程,提升光通信設備產業化能力,第二是推動新一代通信業務發展,第三是推進互聯網演進布局,第四是考慮全面推進“三網融合”。而信息服務業的主要內容就是云計算和物聯網的發展。
基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光通信設備、通信設備、光纖、光纜企業將受益于《規劃》。此外,要順利實現“十二五”期間通信業的機構性調整,必須全面深化信息服務應用,培育壯大云計算在內的新興服務業態,通過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民生信息服務和促進公共管理智能化三大手段,來逐步帶動和發展信息服務產業。基于應用的云計算和物聯網企業也將受益。
通信設備制造業蘊藏商機
據媒體報道,《規劃》最終稿對“十二五”期間通信產業發展目標做出修改:到2015年,各類業務收入超過1.5萬億元;累計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將帶動信息服務業和通信設備制造業發展壯大,并實現智能終端產業的全面升級。
通信產業的規劃與發改委的規劃不太一樣,通信產業的規劃更多的是對行業的一個引導。《規劃》中涉及到的指標都是預計型的指標。他告訴記者,通信業的投資主要是指運營業的投資,肯定不包括通信設備制造業。但《規劃》通過行業業務的變化可以去引導投資。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通信行業將進行結構性調整,從依靠基礎電信業務增長向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和終端制造業等上下游產業鏈方向轉變。
隨著通信產業的發展,作為通信系統的動力組成部分,即通信系統的心臟—通信電源系統的重要性日益體現出來。現今,通信電源成為通信網絡的安全支撐點。這幾年來,通信網上與通信業務處理、疏通直接有關的交換、傳輸以及移動、衛星、數據通信等設備的技術發展很快,大多數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技術水平,但通信電源設備的技術卻相對地落后了。
從全國范圍看,電源系統中70年代技術水平的設備還占一定比例,尤其在經濟較落后的地區,技術先進的設備相對較少,而傳統通信電源無論從供電制式或是從電源設備的技術性能指標方面看,都遠遠滿足不了日新月異的電信網的技術要求。通信電源設備與上述各類通信裝備的技術檔次不僅不協調,而且技術水平差距還在繼續擴大,這對今后通信網的協調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從提高工作可靠性、擴容能力等方面出發,應采用分散式供電制式逐步取代集中式供電;為滿足通信網的技術要求,也為了適合在分散式供電中使用,應大力推廣高頻開關整流器等一批新電源設備以取代傳統的晶閘管相控電源。這與已用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替代普通鉛酸蓄電池,用計算機集中監控系統代替人工控制技術成為我國通信電源設備發展的三大技術熱點。
目前,全球有一定規模的正規開關電源制造廠商約500多家,據國外公司預測,到2000年,全世界開關電源產值將達166億美元。從1992年(銷售額為84億美元)到1999年平均年增長率為10%。就AC/DC、DC/DC兩大類開關電源而言,到1999年,DC/DC開關電源的市場占有率將為24%(1992年為20%),AC/DC開關電源則為76%。中國是一個迅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現代通訊工業剛起步,顯然,通信用AC/DC、DC/DC開關電源有很大的潛在市場。據統計,1991年國內通信電源投資額為人民幣0.8億元。到1995年增加到10億元,到1998年增加到30億元,1999年度全國通信電源市場容量為35億元以上。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通信電源行業的高度重視及推動電源行業迅速發展的決心和戰略思想。“九五”期間,中國對電子工業的投資比重由過去五年的2.2%提高到5.4%(是各產業中增幅最大的部門),總投資規模達到4293億人民幣,比過去五年增長近12倍。
可以預見通信電源行業作為電子工業應用在電信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基站配套電源將成為市場重點。
國內通信電源市場特點與格局
通信電源產品與其他電力電子產品相比,具有生命力持久和利潤較高的特點,因為無論如何先進龐大的通信網絡都必須由高品質的電源設備進行支持。伴隨著通信事業的迅猛發展,國內通信開關電源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質量上都對廠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電源市場的變化首先體現在其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更新換代打破了個別廠家一統天下的局面,涌現出一批產品性能優良、技術領先的新型企業,提高了通信供電能力和通信保障能力。同時國內開關電源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據不完全統計從事生產和經營開關電源的企業有300多家。
中國在世界上較早開放了通信設備市場,通信電源產品同其它電信產品一樣,在引進設備和技術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三個層次的發展戰略:一是直接購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用最快的速度緩解主要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通信緊張狀況;二是以中外合資方式引進先進通信設備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線,吸引了一些境外資金,從而實現“以市場換技術、以市場換資金”的目的;三是加緊自主科研開發,壯大本國力量,盡快縮小與世界電信發達國家電源設備之間的差距。
這種發展策略決定了國內通信電源廠家的性質與特點:對應于這三個層次的發展戰略,我國的通信電源廠家主要分為直接銷售境外產品的企業,引進技術或資金、開發生產適應中國的通信電源的企業及國內自主研制開發的企業三種類型。其中自主研制開發的企業最為引人注目,這些企業中不少都具有雄厚的資金、技術力量,肩負振興民族通信工業之重任,緊跟國際電源技術發展方向,自主開發生產開關電源。
近年來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產工藝的不斷完善,一部分廠家獨立開發出具有90年代國際一流水平的、規格品種較為齊全的通信電源系列化產品。其產品不僅可以完全滿足各種程控交換機使用要求及其它數據交換、通信設備的要求,同時可以作為航空、港口、發電站、鐵路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后備電源系統使用。并且,這些公司已建立了全面完善的市場、服務平臺。
從用戶角度說,市場競爭日趨規范。在設備的選型中,電信運營企業現在都采用公開招投標的方式,最終由一家或幾家瓜分。尤其是中國聯通,從1997年開始實行由聯通總部對下屬若干個分公司進行電源統一框架招標,劃定幾個廠家入圍,在各分公司正式招標時,一般都要求在入圍廠家中選擇。因此,用戶在選擇產品時越來越注重廠家綜合實力,如生產企業的整體實力、資金投入、技術水平、生產規模、售后服務等多方面的實力。
廠家的特點和電源用戶的特點共同決定了國內通信電源市場的格局與特點。目前國內開關電源市場,在經歷了產品進入市場初期后,隨著用戶對開關電源產品的技術的逐步了解和掌握及對產品選擇的多樣化,用戶選擇產品的焦點為對廠家的全面考察和評估。因為通信開關電源是一個長期使用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設備,用戶需要的不僅是一個性能優良的產品,還包括長期的技術支持、良好的售后服務等;另一方面價格也是用戶所關心的,可以預見隨著利潤的降低,代理商及貿易機構會逐漸退出這個市場。由于市場形成的多元化,通信開關電源用戶擴容選擇的相對單一性,及集中監控的要求等特點,專家預計通信開關電源市場將形成一種產品區域分布的狀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