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壓力、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智能電網是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日益豐富的多種能源接入需求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必然選擇。根據物聯網“十二五”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物聯網重點投資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領域,其中智能電網的總投資預計達2萬億元,居十大領域之首,預計到2015年將形成核心技術的產業規模2000億元。
2011年起,智能電網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新能源并網、柔性輸電技術、智能變電站、配電自動化、智能電表以及智能調度系統等智能電網各環節的投資機會開始逐步顯現。因此,未來十年,將是智能電網建設和發展的黃金十年,也必將給股權投資市場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在資源與環保的雙重壓力下,電網發展也面臨著新的課題和挑戰。發展智能電網,適應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已成為國際電力工業積極應對未來挑戰的共同選擇。所謂智能電網,是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它以充分滿足用戶對電力的需求和優化資源配置、確保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滿足環保約束、保證電能質量、適應電力市場化發展等為目的,實現對用戶可靠、經濟、清潔、互動的電力供應和增值服務。智能電網具有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優化等特征。
智能電網建設可分為六大環節,依次為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以及電網調度。根據物聯網“十二五”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物聯網重點投資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領域,其中智能電網的總投資預計達2萬億元,居十大領域之首,預計到2015年將形成核心技術的產業規模2000億元。此外,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加快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意見》也指出自2009年開始至2020年,我國“堅強智能電網”將分為三個階段發展,從初期的規劃試點階段到“十二五”期間的全面建設階段,“十三五”時期的引領提升階段,智能電網建設總投資規模約4萬億元。2011-2015年為規劃的全面建設階段,此階段投資約2萬億元,2016-2020年智能電網基本建成階段的投資1.7萬億元。
國家對智能電網建設投資的提速也引起了VC/PE資本對智能電網相關企業的關注,根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旗下金融數據產品CVSource不完全統計顯示,2010-2011年,有9家智能電網相關企業獲得了VC/PE投資,累計融資金額近1億元,具體細分領域包括智能變電站、配電自動化及智能電表等方向。
發電環節:突破新能源并網瓶頸
我國能源消費長期存在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對化石能源依賴嚴重,特別是煤炭消費占能源總消費的70%以上。過度消耗煤炭資源不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煤炭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在我國還面臨著開采殆盡等壓力,對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形成潛在威脅。
近年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由于其清潔和低碳的特性發展迅猛,但同時其在應用方面也面臨一些瓶頸。與常規電源相比,大多數新能源發電方式提供的電力具有顯著的間歇性和隨機波動性,當并網規模較大時,將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影響。據統計,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范圍內共發生風機脫網事故35次,其中大規模脫網事故6次,脫網風機3848臺次,新能源并網問題亟待解決。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新能源并網問題將得到很好的解決,“十二五”期間將實現6000萬千瓦風電和500萬千萬太陽能并網需要。
- 1
- 2
- 3
- 總3頁
來源:財經網
http:www.wnxrsj.cn/news/265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