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2010年,整個光伏的需求突然開始迅速增長,80兆瓦的產能根本沒法滿足市場需求。“那個時候,要貨的人都在門口排著隊等,愁的就是產能不夠。”很快,到了2011年2月,老馬切片廠的流水線已經增加到4條。
但讓老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第4條流水線才安裝好,訂單便開始大幅減少。到去年年中,不但新訂單幾乎沒有了,硅片的價格也是一路下滑。156mm的多晶硅片,從2009年時的最高價接近4美元/片,一路暴跌到現在的1美元/片。“以前,我是挨著枕頭就能睡著,但后來卻經常失眠。一閉眼的工夫,硅片的價格可能又下跌了。”
更讓老馬煩心的是,由于硅片價格一路下滑,有些客戶寧愿違約損失預付款,也不愿意支付剩余的貨款。“我年初就已經把生產線都停了,后面幾個月全都忙著處理庫存了。”
老馬的困境,并非個例。據其透露,同一個工業園內的60多家光伏企業,停產的企業已近一半。
“現在整個光伏行業的確都不景氣。”沈福鑫告訴記者,自從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各國紛紛出臺削減光伏補貼的政策,直接導致2011年的安裝量大幅下滑。但另一邊,企業產能卻因2010年產業的全線飄紅瘋狂擴張。“2011年整個市場的供給量幾乎擴充了一倍,浙江新上馬的光伏企業就有63家。”
供求關系的完全逆轉,導致了光伏產品價格的直線下挫。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早日售出,廠家開始爭相壓價,甚至不惜賠本清貨。
作為全球公認的硅片成本最優的公司,即便在2011年2季度國際硅片價格暴跌35%的大背景下,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的硅片業務依然保持18.4%的毛利潤。但是現在,該公司的硅片生意也只能說是微利。“沒辦法,大家都在降價,你也只能跟著不斷下降。”昱輝陽光新聞發言人洪恩很是無奈。
2011年12月30日,位于湖州平湖的協成硅業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成為國內首家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多晶硅生產企業。
“洗牌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歐盟‘雙反’跟進,消失的企業會更多。但現在并沒有出現外界所傳的光伏企業大面積倒閉現象。”沈福鑫透露,像協成硅業這樣正式申請破產的企業是個別現象。“有些企業停產或者轉行。這樣的企業在我們省太陽能協會的會員單位中,大概有10多家。”
全球布局
面對美國和歐盟的“雙反”壓力,浙江企業選擇了全球布局。
“我們在國內的電池片產能本來就很少,‘雙反’前,我們電池來不及生產時,一直走的是‘境外代工’的路線。”洪恩稱,昱輝陽光在美國擁有子公司,可以從國內購買硅片以后,利用“境外代工”這一方式,生產自身品牌的組件,加快進軍美國的光伏市場。雖然這樣做會使成本有所上升,但是相比高額的反補貼和反傾銷稅來說,市場競爭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公司從7月就可開始往美國銷售組件產品。假如歐盟‘雙反’,我們也會采取同樣的辦法繞過壁壘。”
“我們也在討論各種應對方案,其中一個方案就是組織全球化生產,把工廠建到海外去。”東方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海外建廠的成本與高額稅率相比,利潤空間可期。此外,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對太陽能小型應用系統等民用產品的研發力度,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增加利潤增長點。”
“不管是美國‘雙反’還是歐盟‘雙反’,都不是世界末日。”浙江公元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乘風表示,眼下他們正在努力開拓東南亞、非洲等市場,收效不錯。今年2月,由公元在泰國芭提雅投建的8兆瓦光伏電站已經順利并網發電了。
日本也是今年以來浙江光伏企業紛紛看中的新興市場。位于寧波的浙江日地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建宏表示,公司目前已著手建設日本的銷售網絡。“日本在2011年福島核電危機爆發之后,對太陽能光伏發電備為推崇。日本政府給予光伏上網補貼電價為每度電42日元,幾乎是德國目前水平的兩倍,也遠高于目前日本工業企業購買電力的價格。”周建宏告訴記者,日本此輪激勵政策,日本總的裝機量將有望增加3.2吉瓦,相當于三座核反應堆的發電能力,這些裝機量意味著全球光伏業新增96億美元的市場容量。
“東方不亮西方亮,現在包括日本、澳洲、泰國、印度,以及南美、非洲和一些歐洲小國在內的光伏市場正在興起,前景值得期待。”趙永紅說。不過她提醒道,眼下的境外營銷應更注重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像過去一樣在家坐等國外采購商的方式已經不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