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的噩夢終究還是來了,9月6日是歐盟宣布是否對中國光伏產品作出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最后期限。據悉,8月31日,歐盟已經向中國駐歐盟使團發出照會,確認將對中國企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上周末,商務部致電我們稱,已經收到了歐盟光伏案照會,并召集阿特斯以及英利、尚德、天合光能4家企業的代表于9月4日下午召開緊急會議。”阿特斯的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不知為何,商務部后來又臨時取消了會議,“我們現在也在試圖了解更多情況”。
也有一些企業表示未收到官方信息。截至記者發稿前,中國商務部并沒有對此事作出公開說明。但從目前的消息看,歐盟立案已是板上釘釘之事。與之相應的是,記者通過相關渠道獲悉,中國商務部即將宣布對歐盟多晶硅雙反立案。
默氏調停效果不佳
當地時間7月24日,包括Solar World AG在內的數家歐洲太陽能板制造商向歐盟委員會提起申訴稱,中國的制造商在歐洲低價傾銷產品。這些歐洲企業希望對中國產太陽能板征收反傾銷關稅。
這一消息在對剛剛經歷過美國“雙反”案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重擊,歐盟市場占據國內光伏產品出口的70%以上。
“一旦歐盟"雙反"真的實施,對于以歐洲為主流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輝倫太陽能市場經理袁全告訴記者。目前,輝倫向歐盟出口比例占到全球出口總量的七成左右。
而阿特斯總裁瞿曉鏵則認為,只要歐盟立案,負面作用便會出來,會在市場上形成一種不確定因素,讓整個行業都處于觀望狀態。
此前,在記者的采訪中,多位企業的高管均把希望寄托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的時機上,希望兩國領導人通過政治層面的溝通有效地化解此次危機。值得欣慰的是,默克爾也在訪華期間公開表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希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包括光伏產業在內的貿易摩擦,避免采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
而從目前來看,默克爾的調停效果不佳。而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程鵬對此并不意外,“盡管此前默克爾有承諾,但歐盟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法律程序和決策機制,事情并不是由領導人決定。只要企業申訴是按程序走,立案就順理成章。”
不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屠新泉強調,在后面的裁決中,倒是會有政治參與,需要各成員國的投票表決,這時,默克爾或能發揮積極作用。不過是否能達到中國企業所希望的結果,還要看其他各國的態度。
光伏業進入整合期
申訴、立案、調查、初裁、終裁。這個過程,在美國的雙反中,中國光伏企業已經走完了大部分,初裁的結果離預期很遙遠美國商務部初裁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產品征收不低于30%的懲罰性進口關稅,中國多數大型出口商都受到影響。
那么,這一次的結果會不會步美國的后塵呢?能源專家林伯強認為,歐盟跟隨美國的可能性很大。
但屠新泉認為,相比于美國,歐盟的情況可能樂觀一些。從政治因素看,中歐比中美的關系要緩和。從經濟上講,歐洲深陷債務危機,需要中國的援助,這點或許能對光伏的反傾銷案有積極作用。
但在程鵬看來,由于不確定因素太多,目前并不好判斷。雖然歐洲處于債務危機中,經濟上希望中國支援,但在債務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會抬頭。目前光伏行業不景氣,企業都有很強的生存壓力,出于對本國企業保護的考慮,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作出反傾銷制裁的可能性也很大。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wnxrsj.cn/news/3112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