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能燈逐步替代白熾燈成為趨勢之際,節能燈汞污染引發社會各方關注。業內資深專家告訴記者,細管徑的T5、T8等直管熒光燈和環形熒光燈由于使用手工注汞工藝,更容易出現汞含量超標。環保部相關專家表示,環保部正在籌劃制定加強添汞產品及相關行業汞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擬禁止批復使用液態汞和手動注汞的熒光燈生產新建、改建、擴建項目。
國際談判施壓含汞電光源
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并宣布,到2016年,我國將基本淘汰使用普通照明白熾燈。同時,國家發改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還共同設計了“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加快推廣節能燈”合作項目。上海亞爾光源有限公司相關專家告訴記者,這標志著用光效高的節能熒光燈替代白熾燈已成為必然趨勢。
然而,隨著節能燈的進一步推廣其汞污染亦引發社會各方關注。南京工業大學電光源材料研究所蘇娟研究員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用于節能燈的汞消耗約為20噸/年,而1毫克汞滲入地下會造成360噸水及周圍土壤的污染,排放到大氣中的汞具有高度的擴散性及脂溶性。本報此前曾披露,國際汞談判主要集中在大氣汞防治,加拿大、北歐等國就宣稱當地漁業資源汞超標與大氣環流有關。
“我國作為全球汞使用量和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在‘全球汞文書’談判中面臨著巨大的汞減量減排壓力。”環保部化學品登記中心副研究員菅小東透露,今年7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召集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代表們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汞公約(簡稱“全球汞文書”)的草案進一步談判,削減汞的供應、減少產品和工藝對汞的需求以及減少汞的國際貿易仍是談判過程中的重點領域。
環保部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汞文書作為國際公約,與涉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物議定書公約》同為最高級別的國際法,甚至比應對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的級別還高。
根據公約草案,含汞電光源被列入管控對象的添汞產品中。公約草案規定,限制和淘汰汞產品的生產制造和貿易,即禁止除豁免用途外的添汞產品的生產制造,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或進口許可制度限制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并定期向秘書處報告添汞產品的生產制造、進出口貿易等信息。
“含汞電光源產品沒有成熟的無汞替代技術,短期內尚不能淘汰,盡管如此,全球汞文書對電光源產品的管控并未放松。”菅小東披露,今年7月,牙買加、日本等國代表提出了含汞電光源產品的淘汰名單。一些國家的代表認為,應針對電光源產品制定全球統一的汞含量限值標準,提出汞含量超過標準的產品將限期淘汰,符合標準的產品可以申請在一定時限內的豁免,允許其生產制造和進出口。
直管和環形熒光燈汞排放不樂觀
“照明電器行業中,汞主要應用于氣體放電燈的生產。”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陳燕生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根據估算,2011年全行業用汞量約為57噸,其中保留在產品中的汞量約為40噸,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汞量約為17噸。其中,廣泛應用于醫院、學校等照明場所及燈箱廣告等展示領域的直管熒光燈總用汞量高達26.9噸,高于應用于家居照明、辦公照明、商業照明等領域的節能燈(21噸)。
具體而言,緊湊型熒光燈(俗稱“節能燈”)的單支用汞量已經漸趨樂觀。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劉姝、萬婧表示,2008年,該中心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中國節能燈汞含量水平的測試普查,結果顯示,在中國內地市場,有約為36%的節能燈汞含量水平達不到5毫克的限值要求。而到了2012年,對全國各地共80批次節能燈的抽查顯示,已有90%的節能燈汞含量小于2毫克,達到“低汞”水平;甚至有11%的節能燈可以滿足汞含量限值1毫克的要求,達到“微汞”水平。
但直管熒光燈和環形熒光燈的汞減量減排形勢不容樂觀。記者獲悉,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在制定的新國標要求,上述熒光燈中所允許的最高汞含量為3.5毫克。南京某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細管徑的T5、T8等直管熒光燈和環形熒光燈由于較多使用手工注汞工藝,容易出現汞含量超標,“在平日生活所占比例是10%到20%”。據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統計,2011年,我國T8直管熒光燈產量約為10.98億只,T5直管熒光燈產量約為7.92億只,配合家庭吸頂燈具使用的環形熒光燈產量約為1.83億只。
鎮江強凌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燈管質量管理負責人蔣雪峰告訴記者,為了減少直管熒光燈的總用汞量,應該逐步尋求LED燈作為替代性光源,最終使得兩者各占半壁江山,“過去LED燈的顯示指數不太好,再加上價格普遍高于節能燈,只能通過技術攻關才能贏得相對于直管熒光燈的市場優勢”。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wnxrsj.cn/news/3368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