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三網融合試點收尾之年。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作為試點階段的重點,在2012年下半年腳步明顯加快。
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始向12個試點城市的廣電企業發放業務許可,同意廣電企業開展基于有線電視網的互聯網接入業務、互聯網數據傳送增值業務、國內IP電話業務。10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文批復同意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關于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IPTV傳輸服務和手機電視分發服務等3項業務的申請,同時向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頒發了《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而隨著國務院批復第二批試點城市,全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已擴至54個地區(城市)。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說,三網融合試點以來,相關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測未來三年內三網融合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多億元,隨著電信網、廣電網建設省級換代,帶動的機頂盒、寬帶終端消費將近4000億元。
“渠道稀缺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現在開始走向內容為王。”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IPTV辦公室主任陳暢民稱,三網融合催生了網絡電視和IPTV等新的渠道,這些新的渠道與傳統的有線電視產生競爭。以前內容提供商要給渠道公司交傳輸費,即“落地費”,現在反過來,渠道要爭奪內容資源。
手機、電腦、電視功能互相交叉融合,多屏幕合一,跨平臺擴展已經成為當前三網融合發展中一個基本事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輝說,通過三網融合業務發展,如IPTV、手機電視、互聯網視頻、智能電視等越來越多的“融合”業態將出現。
余曉輝指出,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高速擴張,已經根本改變電信業和電視業的發展邏輯。
“三網融合新業態發展基本上要依托互聯網發展。”余曉輝說,OTT(指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終端可以是電視機、電腦、機頂盒、智能手機等)業務的出現,改變了視頻內容提供的方式。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免費獲取視頻內容。而騰訊的手機微信,為軟件用戶提供免費的信息收發功能,也讓傳統電信的短信、彩信業務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與試點階段“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探索建立工作機制,調整完善管理體系,基本形成保障三網融合規范有序開展的政策體系和機制體系”這一要求相比,三網融合試點整體進度和預期還是有一定差距。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歡說,目前試點階段滯后于計劃主要是基于目前監管部門和從業企業之間的博弈,具體建設中牽扯了太多監管的需求、企業運作實際的原因,這個過程還是需要花費大量力氣和智慧去解決的問題。(編注:德勤認為,廣電和電信于九十月間互發牌照,表面上解決了雙方進入的障礙,但發牌前雙方已開展了一些實質性業務。這種背景下,牌照意義已經不大,實質進展落后于計劃。三網融合推進最大難點在于廣電一方沒有全國性的運營主體與電信運營商競爭,因而通過牌照延緩電信一方進入內容領域的步伐。)
王歡表示,中國可以借鑒一些國家的成熟經驗拓展思路。以美國為例,美國對于三網的管理類似混業經營,電信運營商和有線互相滲透、互相經營,監管部門只做宏觀控制,具體運營交給市場。<
來源:互聯網
http:www.wnxrsj.cn/news/3640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