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化石能源日漸枯竭和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現實壓力,一場新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電源結構也將在今后幾十年內逐步改變。隨著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電在未來有望成為主力電源,電網的發展也將經歷重大轉型。
推進電能替代 加快電網創新
2009年,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比重達15%。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意味著我們的能源消費也將快速增長。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調整現有能源結構。
電是優質、高效、清潔的二次能源,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升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對于控制能源總量、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促進節能減排、解決霧霾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電動汽車作為清潔的交通工具,也將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除航空和軍事等領域外,其他方面的能源供應大部分可用電能替代。而目前廣泛應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大部分也以發電形式進行利用。推進電能替代,調整能源結構,可能是未來解決能源需求快速增長與環境壓力的日益增大矛盾的重要出路。
當前,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和電網規模均已居世界首位。在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電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未來大規模電能的利用,要求電網科技創新必須加快。近年來,我國開展了以特高壓為框架的智能電網的科技創新和建設,在特高壓研發和建設領域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當前,世界范圍能源技術開發日益向綠色、低碳、智能的方向發展。從電能利用結構來看,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水電、風電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電網將成為大規模新能源電力的輸送和分配網絡,應對未來大規模分布式電源并網帶來的技術挑戰與沖擊迫在眉睫。面對世界范圍的新一輪能源技術競爭,我們必須把握第三代電網發展的趨勢,加快研究和建設,力爭取得新的競爭優勢。
國家電網: 特高壓引領電網科技創新
今年1月18日,“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消息傳來,電力科技界一片歡騰。
“建設世界一流電網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懈奮斗的過程。特高壓的成功,標志著我國電網進入了以特高壓為引領、以智能化為方向,全面創新發展的新階段!眹译娋W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說。
2004年特高壓發展之初,沒有經驗、缺乏標準,關鍵設備更是一片空白,困難和挑戰極大。國家電網開展了310項關鍵技術研究,經過不懈努力,攻克了電壓控制、外絕緣配置等技術難關,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設備制造能力。國家電網已先后建成3個世界上電壓最高、容量最大、技術領先的特高壓交、直流工程,累計送電超過800億千瓦時。
特高壓的全面突破,一是促進了能源配置方式由輸煤為主向輸煤輸電并舉轉變,電力發展方式由就地平衡為主向全國范圍優化配置轉變,有效解決煤電運矛盾。二是促進清潔能源加快發展。通過建設特高壓大電網,實現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與火電聯合運行、打捆外送,解決清潔能源送出和消納難題。三是帶動裝備制造業升級。為中國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的“金色名片”,改變了國內外輸變電設備市場競爭的整體格局。四是構建洲際輸電大通道。為構建跨國、跨洲輸電通道、建立洲際電力市場,推動全球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戰略選擇。
- 1
- 2
- 3
- 總3頁
http:www.wnxrsj.cn/news/4377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