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年補貼電價下調而掀起的搶裝潮,國內光伏企業正陸續發布的三季報的亮麗程度出乎市場的預期。不過,隨著搶裝潮接近尾聲,光伏企業的四季報業績或較三季報有所下滑。
搶裝潮的動力,源于光伏電站開發商為了趕上1元/千瓦時(度)的補貼電價政策末班車。該政策在明年1月1日便將截止,除了少數地區外,大部分的光伏上網電價都將下調。
根據國家發改委8月30日公布的政策,新的地面電站電價補貼,分為每千瓦時0.9元、0.95元和1元三類,資源越好的地區,補貼電價越低。在時限上,文件中規定,9月1日前核準年底前建成的光伏電站,仍可以享受1元/千瓦時的標桿電價。
11月20日,集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綠能事業處分析師黃公暉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國內搶裝已經基本接近尾聲,因為如果要趕上12月底的并網,則整個工程基本應該在12月上旬完成,而組件的發貨時間,應該在11月中旬后即告結束。隨之而來的四季度,將是光伏企業國內安裝的淡季。
與之前國內光伏企業主要面向海外不同,如今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各大企業的必爭之地。黃公暉說,2013年大多數光伏企業都增加了對國內的出貨量,有的甚至達到總出貨的1/3,中國市場正式成為廠商主要的目標市場。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英利、晶科與天合,英利預計會達到850MW(1MW=1000KW),晶科是800MW,天合是625MW;晶科更是超過一半的出貨量都在中國市場。
搶裝潮之下,國內光伏組件的需求量急速增加,國內多家光伏組件制造商“滿產”,發貨量大增。據一位光伏業內人士稱,這段時間,一線組件大廠不僅自身“滿產”,還將部分組件外包貼牌生產,可見行情的火爆。
黃公暉稱,目前中國市場之所以能夠啟動,得益于四點原因:首先,補貼問題上,補貼的年限是20年、補貼的金額都已明確規范;從成本上看,其持續下降,使得目前的度電補貼相當合算,回收時間短;從并網上看,相關規范陸續出爐,電網公司也必須配合;最后,就是規模,中國有雄心勃勃的光伏安裝計劃,2015年的總量要達到35GW(1GW=1000MW),這在全球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未來還可能持續擴大。
“目前的國內光伏組件的成本約在4.0-4.4元/瓦(以240瓦產品為例),總裝機成本落在8-11元/瓦之間,投資回報率可達8%~12%!秉S公暉透露,“隨著中國的光伏組件價格逐步下降,在目前的補貼政策下,中國的光伏項目資金回收年數一般是5年左右,而國外往往要8-10年時間!
對于今明兩年的行情,黃公暉預計,2013年亞太需求主要來自于日本以及中國。2013年日本的需求量相較2012年增長2-3倍,中國受惠于一系列相關的補貼政策,已定下2015年完成35GW的總目標量,2013-2015年將以6、10、12GW的目標量逐年推動。<
來源:東方早報
http:www.wnxrsj.cn/news/4634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