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已是弦上箭 TD及中國3G的前景仍讓人憂
2006/3/28 14:10:45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一場中國3G輸不起的戰役
今年進入3月以來,在信息產業部多位高層的“親自督戰”下,“中國標準”TD-SCDMA全面商用已呈箭在弦上之勢。
但是,業界圍繞TD而產生的興奮、質疑和憂慮卻從未停止過。
在3G發牌的前夜,TD-SCDMA標準已經超越了經濟范疇,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面對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TD-SCDMA愈發重要也愈顯敏感。甚至有業界人士如此說:“TD-SCDMA比人民幣匯率和中美貿易問題更重要。”
進入運營層面
3月3日有消息稱,TD-SCDMA預商用測試方案已經出爐,最終確定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3家運營商參加下一階段大規模測試,測試地點則在前一階段北京、上海已有試驗網的基礎上增加了保定、青島、廈門三個城市。北京、上海將繼續建測試網,由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組織。其余三個地點,中國移動選擇廈門作為測試地點,中國電信在保定建測試網,而中國網通則選擇了青島。
在此之前,TD-SCDMA已經過三個階段的測試。在截至去年7月的測試中,TD-SCDMA系統設備被認為基本過關,但TD-SCDMA終端問題還較多;此后的去年9月份,TD-SCDMA開始了主要針對終端的專項技術測試,直至今年春節前結束。
下一步即將開展的是名為“TD-SCDMA規模網絡技術應用試驗”的TD-SCDMA網絡預商用測試。據了解,運營商將在每個城市建100至300個左右的基站,初期組織1100部左右終端,到最后,參與測試的終端要達到上萬部。目前,提供基站的為大唐、中興、鼎橋和普天四家系統設備商;而提供終端的則為14家左右的手機廠商。
建網工作需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測試在6月底完成。此前,另外兩個3G標準“歐版”WCDMA和“美版”CDMA2000已經完成了商用網測試。
另外,信產部內部主管TD-SCDMA的機構也進行了調整,由科技司變為電信管理局。科技司是主管通信標準的,電信管理局是主管運營商的,這一變化意味著TD-SCDMA已經躍出了標準之爭的層面,進入了真正的運營層面。
據悉,新一輪測試中搭建網絡的費用相當部分將由政府買單,而以往兩個階段都是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廠商各自承擔。按照業界人士的說法,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系統設備將肯定由政府出資。
仍是“燙手山芋”
盡管TD即將進入預商用測試階段,但圍繞TD的一系列問題仍未得到最終解決,運營商仍將其視為一個“燙手山芋”。甚至有媒體將運營商對待TD的態度比作“為了逃跑的賽跑”,這從某個側面反應出上馬TD的棘手。
但是,中國政府力挺TD的態度十分強硬。特別是今年進入3月以來,由信產部多位高層親自督戰,TD-SCDMA的全面商用已呈箭在弦上之勢。
而運營商則是抱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此前各大運營商私下的一場建設非TD網的行動已經悄然展開。來自業內的消息顯示,運營商大多在大力擴建WCDMA的測試網,其目的便是希望通過企業行為造成“既成事實”,迫使信產部給自己發放WCDMA而不是TD-SCDMA的牌照。
“這方面,中國電信的小靈通就是一個先例。事實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以及中國網通在幾個盈利大省的WCDMA試驗網,都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一位參與3G測試的中國電信技術人員稱。
不久前,《北京娛樂信報》的一位記者曾手持一臺支持WCDMA網絡標準制式的手機,沿北京市二環主路對3G信號進行測試,竟然全線都可以收到信號。
中國電信一位內部人士曾向媒體透露,目前在江蘇等幾個省份,WCDMA試驗網甚至已經布到了二級城市。這位人士同時表示:“雖然我們的試驗網也已有了相當規模,但中國移動比我們做得更快。在我們剛剛開始測試自己的WCDMA試驗網時,在南京市內開著車,用3G測試設備一收,全是中國移動的信號。”
對運營商而言,這場為了“逃跑”展開的建網運動并不需要支付太高的成本。據設備商介紹,運營商建設3G網絡的成本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基站和基站服務器,另一塊是傳輸網絡。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和中國移動在各省的傳輸網絡都已經相當完備,技術也相當先進,基本上可以滿足3G的要求;而在建試驗網階段,基站和基站服務器都由各大設備廠商免費提供。有的電信設備商為了將來能拿到訂單,甚至還給運營商的測試人員支付費用。廠商為了確保市場份額,也不惜成本,同時向移動和電信兩家提供設備;這樣,將來不管哪家獲得WCDMA的牌照,一次采購就足以收回目前的全部投入。
這些“越界”行為很快遭到了信產部的強令叫停。率先籌建WCDMA網的中國移動遭到信產部的特別點名批評,并要求其停止新建的WCDMA試驗網。
但正如江蘇電信的一位工作人員所說的那樣,無論是中國電信還是中國移動都沒有停止建設WCDMA網,“因為這個網不像固定電話要拉電線桿子,建網是很隱蔽的行為。”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
誰接手TD更合適?
各家運營商都打著不愿接手TD的如意算盤,而中國政府力推TD-SCDMA的決心已定,由誰接盤TD已經成為了一盤讓人看不清楚的迷局。
按照業界的判斷,中國聯通已經擁有GSM和CDMA兩張網絡,幾乎將“鐵定”采用CDMA2000,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誰會獲得WCDMA牌照、誰會獲得TD-SCDMA牌照,是單獨組網還是混合組網,都仍處于待定之勢。
據此前業界普遍的猜測,由于中國網通目前盈利能力最弱,單獨以TD-SCDMA組網的可能性并不大。信產部副部長奚國華也曾表示,國家“會選擇一家有實力的運營商”來承載TD-SCDMA,因此,選擇實際上將主要在國內最大的固話運營商中國電信和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之間產生。
目前中國國內最有實力的運營商顯然是中國移動。國資委研究中心新產業研究部副部長盧奇駿在此前于2月21舉行的“2006年TD-SCDMA產業經濟年會”上提出,承建TD-SCDMA,中國移動是最合適的選擇。這是國資委方面第一次對TD的運營商選擇作出表態。
但從此前中國移動高層講話及其財務顧問高盛發布的一系列報告來看,中國移動幾乎沒有考慮WCDMA之外的其他可能性。在今年3月初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3G研討會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建宙透露,中移動正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作好準備,計劃使用更高速的HSPDA技術,以提供3G服務。所謂HSPDA技術,即是WCDMA升級版。
而業界猜測的更一熱門之選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全力爭取WCDMA牌照的態度相比, “底線”則相對靈活。“對于中國電信來說,固話這一塊的收益近年來下降得很快,必須爭取到發展新業務的機會,而最關鍵的就是一張移動運營的牌照;至于這張牌照是什么內容,則是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有設備商人士如此分析。
此外,力求兼顧各方利益的各種“拼盤方案”也不斷傳出。
有方案稱,可由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混合組網,中國電信在南方“主場”開展WCDMA業務,在北方則采用TD標準;中國網通則在北方采用WCDMA標準,而在南方采用TD標準。這樣,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疊加起來,仍可以組成一個全國性的TD網絡。
提出這一方案的專家認為,由多家運營商混合組網,一方面可以減輕TD建網初期對于運營商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將‘中國標準’TD的成敗系于一家運營商之身,為TD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但是,TD標準的主要推動者大唐移動卻對這兩種方案持明確的反對意見。大唐移動總裁唐如安明確表示,對于TD來說,關鍵是要發給運營商一個“干凈的牌照”,即“無論是一個運營商一張單一制式的牌照,還是幾個運營商拼成一張單一制式、全覆蓋的牌照,最關鍵的是一個運營商只能拿到一個制式的牌照。”在唐如安看來,“拼盤”式建網可能重蹈此前中國聯通G網與C網“左手打右手”的內耗情形,他擔憂的是,一旦混合組網,技術相對成熟的WCDMA勢必得到優先發展,而TD在失去發展先機的同時,也許將永無出頭之日。
針對各大運營商的抵觸情緒,唐如安則表示,“運營商最大的股東是國家,運營商回報的應該是國家利益。”
相對以上兩種備受爭議的方案,投資銀行高盛與雷曼兄弟公司提出的預測,則同時照顧到了多方的情緒:中國電信單獨組建TD網,并以收購中國聯通的GSM網作為補償,而中國移動則獲得WCDMA牌照。
這是輸不起的一仗
盡管TD上馬已經是箭在弦上,但業界對于中國3G前景的擔憂與爭論卻從未停止過。
在2月份召開的“2006年TD-SCDMA產業經濟年會”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旭東在演講中不無憂慮地表示:“TD-SCDMA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高旭東看來, “TD-SCDMA比當前我們談論比較多的匯率問題、中美貿易沖突問題具有更大的意義,國家寧可在這兩方面做出讓步也不能在TD上做讓步。貿易和匯率問題都是短期問題,但是核心技術能力如果培養不起來,機會喪失掉,就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彌補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局長、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鄧壽鵬給出這樣一組數據:在模擬移動電話時期,雖然我國只有600萬用戶,但基站和終端都靠進口,2500億元人民幣流向了國外;2G時期,中國企業在國內GSM設備市場只占5%~10%的份額,5000億元人民幣流向了國外。“3G時期,如果我們還沒有自己的標準和市場份額,后果堪憂。”鄧說。
TD作為通信標準之所以引起如此高的關注,絕不只是因為其對電信行業的影響和意義。大唐移動高級副總裁謝永斌認為,TD對國家的整體經濟都會有推動。除了電信業外,將對國家縱向基礎產業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以前整個通信行業的核心芯片,都是掌握在跨國企業手里。由于有了TD,中國企業有了舞臺,TD產業鏈的核心芯片全部是以中國企業為主做的。”他說,通過TD不但可以提升中國的芯片產業,幾年以后還會切入其他核心技術領域,比如儀表儀器行業,將會擺脫目前高端儀表全部需進口的窘境。所以,發展TD會對國家整體基礎技術研發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國資委研究中心新產業戰略研究部部長盧奇俊表示,在三網融合時代,3G標準就是一個總綱,是整個技術體系戰略的一個總綱。盧認為,國家使TD先行的含義就是抓緊促進TD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使TD與其他兩個標準的差距迅速縮小。“誰運營TD,誰就先獲得3G市場的準入,等TD完全成熟后,再給其他標準發牌照,這是TD先行的核心思想。”盧指出,只有TD先行,才能保證其成為中國的主流標準,才能實現中國的電信強國夢。“如果我國不能使自己的標準成為主流標準,電信強國的目標不可能實現,這個毋庸置疑。”他斬釘截鐵地說。
外國同行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加拿大約克大學舒立克商學院教授譚勁松表示,“目前TD產業鏈已經形成,如果這次不成功的話,很難想象別的企業以后會有信心做高投入的創新嘗試。”
2006年,北京網通著力于業務轉型,它的發展方向是做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
3G前夜 網通轉型提速
中國版3G技術標準TD-SCDMA(簡稱TD)商用的步伐正在加快,最后一輪的規模測試基本敲定。從相關渠道獲悉,除了先前測試的北京和上海外,保定、廈門、青島分別被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三大運營商鎖定,進行大規模的TD運營測試。
此前,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都被外界視為“目標對象”,極有可能在全國獨立組網。而此次網通加入測試,為3G發牌方式的另外一個版本擴大了想象空間——電信與網通合力建一張全國性的TD網絡。
對于運營商而言,來自網絡運營、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挑戰已經迫在眉睫了。據網通北京在最近一些場合透露的消息來看,2006年,北京網通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業務轉型,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方向發展。
業務轉型——
要進軍互聯網多媒體
據網通北京新聞發言人李立濤透露,2006年5•17電信日,北京網通會正式宣布多項增值服務業務。至于具體是哪些業務,李立濤表示,這還有待于業務正式推出以后正式宣布。而與此同時,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5•17電信日,信息產業部很可能宣布相關事宜,可能性比較大的是宣布IPTV相關政策。
李立濤表示,對于IPTV,目前尚無精確的定義,對于TV的概念也沒有清晰的定位。如果說遠程的視頻傳輸就是TV,那么,視頻電話和視頻會議也應該算是TV,而視頻電話和視頻會議已經是運營商經營了較長時間的業務。所以,對于IPTV來說,關鍵的在于是不是擁有經營權,就目前的情況看,IPTV還沒有涉及到經營權問題,因為TV的界定還不是很明確。
顯然,作為第二大固網運營商的中國網通公司,在第三代移動通信到來之際,其實力尚不能左右獲取那種3G標準的牌照,但是,在爭取“互聯網多媒體服務”上,它和其他固網運營商一樣,有著雄厚的帶寬優勢。
據了解,目前一些說法表明運營商在運營IPTV方面并不存在先機。盡管IPTV的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其未來市場也被普遍看好,但是政策依然是難破的壁壘,成為困擾IPTV在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
1999年,國家發布75號文件,明文規定禁止廣電業和電信業互相滲透。該文件至今依然有效。而IPTV的發展正觸及到這兩大行業之間的壁壘。 75號文頒布之時,“三網合一”(即廣電網、互聯網與電信網)的呼聲正高。當時歐美各國都在修改電信法,主旨即是允許廣電業與電信業互相滲透。但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的強烈反對以及當時拆分中國電信的行動延緩了這一進程。
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強烈,“三網合一”再次成為熱門話題。而IPTV正是這一問題的集中表現。 未來可能出現在IPTV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感受到政策的困惑。正如UT斯達康的黃曉慶所說的,IPTV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商用的條件,目前面臨的更多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市場開放與否。
在IPTV相關政策呼之欲出的時機,一些運營商開始聯合內容提供商央視、上海文廣進行“互聯網多媒體服務”試點工作,看起來是大勢所趨。引人注目的是,傳聞中的北京網通試點IPTV在內容上并未敲定合作方,這與其他城市試點前即明確與文廣合作有很大區別。文廣雖然與網通集團簽訂了合作的框架性協議,但具體到地方上,文廣一張牌照并非萬能。此前,文廣和運營商合作推廣業務已經在地方上遇到了一些麻煩,個別地方廣電,如泉州的抵觸已經公開化。
IPTV業界資深人士認為,如果上海文廣作為內容提供方參與到北京網通的IPTV試點中,有可能引出更多矛盾,“央視隨時可以拿到牌照,不過由于內部的整合以及廣電總局對此的慎重考慮,央視并沒有首家拿牌。”此外,設備廠商也在擔心政策的不明朗將導致運營商將風險轉嫁到自己身上。一位設備商就表示,相對于其他設備產品從選型、招標、中標、回款的一系列完整過程,IPTV由于還未放號商用,往往實現不了規范的操作流程。
形象轉型——
從服務質量入手
近年取消電話月租費的呼聲越來越高,相關投訴較多。去年為緩解這一矛盾,信產部出臺專門文件,鼓勵運營商推廣多種資費套餐方案。南方一些城市已開始陸續推出,但北京始終沒有動靜。
李立濤表示,北京網通正在“研究”相關方案,擇機穩妥地推向市場。“目前的電信資費結構屬于政府定價,近來一些業務資費有所放開,我們需要謹慎對待,因為北京電信市場較復雜,這里是全國最大的本地網。”李立濤希望與消費者形成很好的互動,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做出恰當的調整。
在近日召開的2006通信政策通報會上,信產部經濟調節與通信清算司副司長祝軍表示,單一的月租費方式已經不適合市場需求,鼓勵運營商推套餐、包月等各種靈活的方式。今年,信產部將繼續推動解決限制電信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問題。引導和督促相關電信企業推動月租費的合理解決。
針對用戶一直要求提供固定電話市內話費詳單的問題,北京網通綜合部總經理李立濤表示,將在年內啟動話費詳單日清日結工程。他同時表示,該工程啟動后,完成需要一段時間,年內尚很難實現提供話費詳單的服務。而手機卡內過期的話費又有了新的處理方式。北京網通推出無面值專用轉賬卡,該卡可以在網通營業廳內免費領取。過期的電話卡在90天保留期內,可通過轉賬到該卡上激活余額。
服務質量之中,帶寬提速被認為是運營商提升形象的關鍵因素。相信最近人們關注的經常有這樣的一句廣告詞:“中國網,寬天下”。這是網通集團轉型之后主打的高端形象廣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和中國電信提出的要成為國內具影響力的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于固網運營商而言,真正要贏得有利的市場地位,發揮帶寬的優勢要遠比IPTV來得現實,盡管一些運營商在鼓吹某些3G新技術是如何如何的高速有效,但是北京網通新聞發言人李立濤介紹,任何傳輸,無線傳輸永遠不可能比有線傳輸快。同時他還透露,北京網通已經開始嘗試向用戶提供幾十兆的帶寬,這樣的帶寬將能夠提供的業務內容將是令人驚訝的。
據了解,剛剛過去的2005年是中國網通的效益年,全集團完成收入915億元,同比增長4%;完成利潤68億元,同比增長41%。“三大戰略”實施初見成效。“寬帶戰略”實現重大突破,寬帶接入業務成為拉動企業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奧運戰略”取得初步進展,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固定通信服務合作伙伴,全面啟動了奧運戰略實施計劃。“國際化戰略”邁出穩健步伐。綜合通信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網通實施了全國范圍的補網建設,對整體網絡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容、優化和完善。
寬帶作為網通的重點戰略之一,在2006年將會延續。2005年3月,時任網通市場部總經理的左風宣布了“寬帶城市”計劃,按照該計劃,2006年網通將在北方選擇6個城市,南方選擇9個城市建設示范小區,提高寬帶接入速度,開發新應用。
業內人士分析,北京寬帶網絡的硬件條件與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占優,網絡擴容勢在必行,而升級后開發的新應用中,互聯網新業務首當其沖。
今年進入3月以來,在信息產業部多位高層的“親自督戰”下,“中國標準”TD-SCDMA全面商用已呈箭在弦上之勢。
但是,業界圍繞TD而產生的興奮、質疑和憂慮卻從未停止過。
在3G發牌的前夜,TD-SCDMA標準已經超越了經濟范疇,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面對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TD-SCDMA愈發重要也愈顯敏感。甚至有業界人士如此說:“TD-SCDMA比人民幣匯率和中美貿易問題更重要。”
進入運營層面
3月3日有消息稱,TD-SCDMA預商用測試方案已經出爐,最終確定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3家運營商參加下一階段大規模測試,測試地點則在前一階段北京、上海已有試驗網的基礎上增加了保定、青島、廈門三個城市。北京、上海將繼續建測試網,由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組織。其余三個地點,中國移動選擇廈門作為測試地點,中國電信在保定建測試網,而中國網通則選擇了青島。
在此之前,TD-SCDMA已經過三個階段的測試。在截至去年7月的測試中,TD-SCDMA系統設備被認為基本過關,但TD-SCDMA終端問題還較多;此后的去年9月份,TD-SCDMA開始了主要針對終端的專項技術測試,直至今年春節前結束。
下一步即將開展的是名為“TD-SCDMA規模網絡技術應用試驗”的TD-SCDMA網絡預商用測試。據了解,運營商將在每個城市建100至300個左右的基站,初期組織1100部左右終端,到最后,參與測試的終端要達到上萬部。目前,提供基站的為大唐、中興、鼎橋和普天四家系統設備商;而提供終端的則為14家左右的手機廠商。
建網工作需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測試在6月底完成。此前,另外兩個3G標準“歐版”WCDMA和“美版”CDMA2000已經完成了商用網測試。
另外,信產部內部主管TD-SCDMA的機構也進行了調整,由科技司變為電信管理局。科技司是主管通信標準的,電信管理局是主管運營商的,這一變化意味著TD-SCDMA已經躍出了標準之爭的層面,進入了真正的運營層面。
據悉,新一輪測試中搭建網絡的費用相當部分將由政府買單,而以往兩個階段都是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廠商各自承擔。按照業界人士的說法,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系統設備將肯定由政府出資。
仍是“燙手山芋”
盡管TD即將進入預商用測試階段,但圍繞TD的一系列問題仍未得到最終解決,運營商仍將其視為一個“燙手山芋”。甚至有媒體將運營商對待TD的態度比作“為了逃跑的賽跑”,這從某個側面反應出上馬TD的棘手。
但是,中國政府力挺TD的態度十分強硬。特別是今年進入3月以來,由信產部多位高層親自督戰,TD-SCDMA的全面商用已呈箭在弦上之勢。
而運營商則是抱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此前各大運營商私下的一場建設非TD網的行動已經悄然展開。來自業內的消息顯示,運營商大多在大力擴建WCDMA的測試網,其目的便是希望通過企業行為造成“既成事實”,迫使信產部給自己發放WCDMA而不是TD-SCDMA的牌照。
“這方面,中國電信的小靈通就是一個先例。事實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以及中國網通在幾個盈利大省的WCDMA試驗網,都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一位參與3G測試的中國電信技術人員稱。
不久前,《北京娛樂信報》的一位記者曾手持一臺支持WCDMA網絡標準制式的手機,沿北京市二環主路對3G信號進行測試,竟然全線都可以收到信號。
中國電信一位內部人士曾向媒體透露,目前在江蘇等幾個省份,WCDMA試驗網甚至已經布到了二級城市。這位人士同時表示:“雖然我們的試驗網也已有了相當規模,但中國移動比我們做得更快。在我們剛剛開始測試自己的WCDMA試驗網時,在南京市內開著車,用3G測試設備一收,全是中國移動的信號。”
對運營商而言,這場為了“逃跑”展開的建網運動并不需要支付太高的成本。據設備商介紹,運營商建設3G網絡的成本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基站和基站服務器,另一塊是傳輸網絡。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和中國移動在各省的傳輸網絡都已經相當完備,技術也相當先進,基本上可以滿足3G的要求;而在建試驗網階段,基站和基站服務器都由各大設備廠商免費提供。有的電信設備商為了將來能拿到訂單,甚至還給運營商的測試人員支付費用。廠商為了確保市場份額,也不惜成本,同時向移動和電信兩家提供設備;這樣,將來不管哪家獲得WCDMA的牌照,一次采購就足以收回目前的全部投入。
這些“越界”行為很快遭到了信產部的強令叫停。率先籌建WCDMA網的中國移動遭到信產部的特別點名批評,并要求其停止新建的WCDMA試驗網。
但正如江蘇電信的一位工作人員所說的那樣,無論是中國電信還是中國移動都沒有停止建設WCDMA網,“因為這個網不像固定電話要拉電線桿子,建網是很隱蔽的行為。”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
誰接手TD更合適?
各家運營商都打著不愿接手TD的如意算盤,而中國政府力推TD-SCDMA的決心已定,由誰接盤TD已經成為了一盤讓人看不清楚的迷局。
按照業界的判斷,中國聯通已經擁有GSM和CDMA兩張網絡,幾乎將“鐵定”采用CDMA2000,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誰會獲得WCDMA牌照、誰會獲得TD-SCDMA牌照,是單獨組網還是混合組網,都仍處于待定之勢。
據此前業界普遍的猜測,由于中國網通目前盈利能力最弱,單獨以TD-SCDMA組網的可能性并不大。信產部副部長奚國華也曾表示,國家“會選擇一家有實力的運營商”來承載TD-SCDMA,因此,選擇實際上將主要在國內最大的固話運營商中國電信和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之間產生。
目前中國國內最有實力的運營商顯然是中國移動。國資委研究中心新產業研究部副部長盧奇駿在此前于2月21舉行的“2006年TD-SCDMA產業經濟年會”上提出,承建TD-SCDMA,中國移動是最合適的選擇。這是國資委方面第一次對TD的運營商選擇作出表態。
但從此前中國移動高層講話及其財務顧問高盛發布的一系列報告來看,中國移動幾乎沒有考慮WCDMA之外的其他可能性。在今年3月初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3G研討會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建宙透露,中移動正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作好準備,計劃使用更高速的HSPDA技術,以提供3G服務。所謂HSPDA技術,即是WCDMA升級版。
而業界猜測的更一熱門之選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全力爭取WCDMA牌照的態度相比, “底線”則相對靈活。“對于中國電信來說,固話這一塊的收益近年來下降得很快,必須爭取到發展新業務的機會,而最關鍵的就是一張移動運營的牌照;至于這張牌照是什么內容,則是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有設備商人士如此分析。
此外,力求兼顧各方利益的各種“拼盤方案”也不斷傳出。
有方案稱,可由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混合組網,中國電信在南方“主場”開展WCDMA業務,在北方則采用TD標準;中國網通則在北方采用WCDMA標準,而在南方采用TD標準。這樣,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疊加起來,仍可以組成一個全國性的TD網絡。
提出這一方案的專家認為,由多家運營商混合組網,一方面可以減輕TD建網初期對于運營商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將‘中國標準’TD的成敗系于一家運營商之身,為TD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但是,TD標準的主要推動者大唐移動卻對這兩種方案持明確的反對意見。大唐移動總裁唐如安明確表示,對于TD來說,關鍵是要發給運營商一個“干凈的牌照”,即“無論是一個運營商一張單一制式的牌照,還是幾個運營商拼成一張單一制式、全覆蓋的牌照,最關鍵的是一個運營商只能拿到一個制式的牌照。”在唐如安看來,“拼盤”式建網可能重蹈此前中國聯通G網與C網“左手打右手”的內耗情形,他擔憂的是,一旦混合組網,技術相對成熟的WCDMA勢必得到優先發展,而TD在失去發展先機的同時,也許將永無出頭之日。
針對各大運營商的抵觸情緒,唐如安則表示,“運營商最大的股東是國家,運營商回報的應該是國家利益。”
相對以上兩種備受爭議的方案,投資銀行高盛與雷曼兄弟公司提出的預測,則同時照顧到了多方的情緒:中國電信單獨組建TD網,并以收購中國聯通的GSM網作為補償,而中國移動則獲得WCDMA牌照。
這是輸不起的一仗
盡管TD上馬已經是箭在弦上,但業界對于中國3G前景的擔憂與爭論卻從未停止過。
在2月份召開的“2006年TD-SCDMA產業經濟年會”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旭東在演講中不無憂慮地表示:“TD-SCDMA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高旭東看來, “TD-SCDMA比當前我們談論比較多的匯率問題、中美貿易沖突問題具有更大的意義,國家寧可在這兩方面做出讓步也不能在TD上做讓步。貿易和匯率問題都是短期問題,但是核心技術能力如果培養不起來,機會喪失掉,就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彌補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局長、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鄧壽鵬給出這樣一組數據:在模擬移動電話時期,雖然我國只有600萬用戶,但基站和終端都靠進口,2500億元人民幣流向了國外;2G時期,中國企業在國內GSM設備市場只占5%~10%的份額,5000億元人民幣流向了國外。“3G時期,如果我們還沒有自己的標準和市場份額,后果堪憂。”鄧說。
TD作為通信標準之所以引起如此高的關注,絕不只是因為其對電信行業的影響和意義。大唐移動高級副總裁謝永斌認為,TD對國家的整體經濟都會有推動。除了電信業外,將對國家縱向基礎產業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以前整個通信行業的核心芯片,都是掌握在跨國企業手里。由于有了TD,中國企業有了舞臺,TD產業鏈的核心芯片全部是以中國企業為主做的。”他說,通過TD不但可以提升中國的芯片產業,幾年以后還會切入其他核心技術領域,比如儀表儀器行業,將會擺脫目前高端儀表全部需進口的窘境。所以,發展TD會對國家整體基礎技術研發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國資委研究中心新產業戰略研究部部長盧奇俊表示,在三網融合時代,3G標準就是一個總綱,是整個技術體系戰略的一個總綱。盧認為,國家使TD先行的含義就是抓緊促進TD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使TD與其他兩個標準的差距迅速縮小。“誰運營TD,誰就先獲得3G市場的準入,等TD完全成熟后,再給其他標準發牌照,這是TD先行的核心思想。”盧指出,只有TD先行,才能保證其成為中國的主流標準,才能實現中國的電信強國夢。“如果我國不能使自己的標準成為主流標準,電信強國的目標不可能實現,這個毋庸置疑。”他斬釘截鐵地說。
外國同行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加拿大約克大學舒立克商學院教授譚勁松表示,“目前TD產業鏈已經形成,如果這次不成功的話,很難想象別的企業以后會有信心做高投入的創新嘗試。”
2006年,北京網通著力于業務轉型,它的發展方向是做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
3G前夜 網通轉型提速
中國版3G技術標準TD-SCDMA(簡稱TD)商用的步伐正在加快,最后一輪的規模測試基本敲定。從相關渠道獲悉,除了先前測試的北京和上海外,保定、廈門、青島分別被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三大運營商鎖定,進行大規模的TD運營測試。
此前,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都被外界視為“目標對象”,極有可能在全國獨立組網。而此次網通加入測試,為3G發牌方式的另外一個版本擴大了想象空間——電信與網通合力建一張全國性的TD網絡。
對于運營商而言,來自網絡運營、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挑戰已經迫在眉睫了。據網通北京在最近一些場合透露的消息來看,2006年,北京網通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業務轉型,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方向發展。
業務轉型——
要進軍互聯網多媒體
據網通北京新聞發言人李立濤透露,2006年5•17電信日,北京網通會正式宣布多項增值服務業務。至于具體是哪些業務,李立濤表示,這還有待于業務正式推出以后正式宣布。而與此同時,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5•17電信日,信息產業部很可能宣布相關事宜,可能性比較大的是宣布IPTV相關政策。
李立濤表示,對于IPTV,目前尚無精確的定義,對于TV的概念也沒有清晰的定位。如果說遠程的視頻傳輸就是TV,那么,視頻電話和視頻會議也應該算是TV,而視頻電話和視頻會議已經是運營商經營了較長時間的業務。所以,對于IPTV來說,關鍵的在于是不是擁有經營權,就目前的情況看,IPTV還沒有涉及到經營權問題,因為TV的界定還不是很明確。
顯然,作為第二大固網運營商的中國網通公司,在第三代移動通信到來之際,其實力尚不能左右獲取那種3G標準的牌照,但是,在爭取“互聯網多媒體服務”上,它和其他固網運營商一樣,有著雄厚的帶寬優勢。
據了解,目前一些說法表明運營商在運營IPTV方面并不存在先機。盡管IPTV的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其未來市場也被普遍看好,但是政策依然是難破的壁壘,成為困擾IPTV在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
1999年,國家發布75號文件,明文規定禁止廣電業和電信業互相滲透。該文件至今依然有效。而IPTV的發展正觸及到這兩大行業之間的壁壘。 75號文頒布之時,“三網合一”(即廣電網、互聯網與電信網)的呼聲正高。當時歐美各國都在修改電信法,主旨即是允許廣電業與電信業互相滲透。但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的強烈反對以及當時拆分中國電信的行動延緩了這一進程。
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強烈,“三網合一”再次成為熱門話題。而IPTV正是這一問題的集中表現。 未來可能出現在IPTV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感受到政策的困惑。正如UT斯達康的黃曉慶所說的,IPTV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商用的條件,目前面臨的更多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市場開放與否。
在IPTV相關政策呼之欲出的時機,一些運營商開始聯合內容提供商央視、上海文廣進行“互聯網多媒體服務”試點工作,看起來是大勢所趨。引人注目的是,傳聞中的北京網通試點IPTV在內容上并未敲定合作方,這與其他城市試點前即明確與文廣合作有很大區別。文廣雖然與網通集團簽訂了合作的框架性協議,但具體到地方上,文廣一張牌照并非萬能。此前,文廣和運營商合作推廣業務已經在地方上遇到了一些麻煩,個別地方廣電,如泉州的抵觸已經公開化。
IPTV業界資深人士認為,如果上海文廣作為內容提供方參與到北京網通的IPTV試點中,有可能引出更多矛盾,“央視隨時可以拿到牌照,不過由于內部的整合以及廣電總局對此的慎重考慮,央視并沒有首家拿牌。”此外,設備廠商也在擔心政策的不明朗將導致運營商將風險轉嫁到自己身上。一位設備商就表示,相對于其他設備產品從選型、招標、中標、回款的一系列完整過程,IPTV由于還未放號商用,往往實現不了規范的操作流程。
形象轉型——
從服務質量入手
近年取消電話月租費的呼聲越來越高,相關投訴較多。去年為緩解這一矛盾,信產部出臺專門文件,鼓勵運營商推廣多種資費套餐方案。南方一些城市已開始陸續推出,但北京始終沒有動靜。
李立濤表示,北京網通正在“研究”相關方案,擇機穩妥地推向市場。“目前的電信資費結構屬于政府定價,近來一些業務資費有所放開,我們需要謹慎對待,因為北京電信市場較復雜,這里是全國最大的本地網。”李立濤希望與消費者形成很好的互動,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做出恰當的調整。
在近日召開的2006通信政策通報會上,信產部經濟調節與通信清算司副司長祝軍表示,單一的月租費方式已經不適合市場需求,鼓勵運營商推套餐、包月等各種靈活的方式。今年,信產部將繼續推動解決限制電信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問題。引導和督促相關電信企業推動月租費的合理解決。
針對用戶一直要求提供固定電話市內話費詳單的問題,北京網通綜合部總經理李立濤表示,將在年內啟動話費詳單日清日結工程。他同時表示,該工程啟動后,完成需要一段時間,年內尚很難實現提供話費詳單的服務。而手機卡內過期的話費又有了新的處理方式。北京網通推出無面值專用轉賬卡,該卡可以在網通營業廳內免費領取。過期的電話卡在90天保留期內,可通過轉賬到該卡上激活余額。
服務質量之中,帶寬提速被認為是運營商提升形象的關鍵因素。相信最近人們關注的經常有這樣的一句廣告詞:“中國網,寬天下”。這是網通集團轉型之后主打的高端形象廣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和中國電信提出的要成為國內具影響力的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于固網運營商而言,真正要贏得有利的市場地位,發揮帶寬的優勢要遠比IPTV來得現實,盡管一些運營商在鼓吹某些3G新技術是如何如何的高速有效,但是北京網通新聞發言人李立濤介紹,任何傳輸,無線傳輸永遠不可能比有線傳輸快。同時他還透露,北京網通已經開始嘗試向用戶提供幾十兆的帶寬,這樣的帶寬將能夠提供的業務內容將是令人驚訝的。
據了解,剛剛過去的2005年是中國網通的效益年,全集團完成收入915億元,同比增長4%;完成利潤68億元,同比增長41%。“三大戰略”實施初見成效。“寬帶戰略”實現重大突破,寬帶接入業務成為拉動企業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奧運戰略”取得初步進展,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固定通信服務合作伙伴,全面啟動了奧運戰略實施計劃。“國際化戰略”邁出穩健步伐。綜合通信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網通實施了全國范圍的補網建設,對整體網絡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容、優化和完善。
寬帶作為網通的重點戰略之一,在2006年將會延續。2005年3月,時任網通市場部總經理的左風宣布了“寬帶城市”計劃,按照該計劃,2006年網通將在北方選擇6個城市,南方選擇9個城市建設示范小區,提高寬帶接入速度,開發新應用。
業內人士分析,北京寬帶網絡的硬件條件與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占優,網絡擴容勢在必行,而升級后開發的新應用中,互聯網新業務首當其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TD已是弦上箭 TD及中國3G
http:www.wnxrsj.cn/news/2006-3/2006328141045.html
http:www.wnxrsj.cn/news/2006-3/20063281410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