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院士:TD不會拖累運營商 政府適當買單(上)(圖)
2006/3/9 2:30:58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鄔賀銓關于TD-SCDMA精彩觀點
國家支持TD成為主角,而且現在上3G正好是一個機會,國家支持其他項目,都沒有TD有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大的市場,在優勢領域,在市場規模大的領域,必須堅持以我為主,集成創新;
第一,現在沒有說TD只給固定網運營商,不給移動運營商,二是認為TD就是一個爛蘋果,另外一種想法就是 認為WCDMA就是一個香餑餑。給了我就能把業績帶起來,這是先入為主;
為了減輕運營商的擔心,國家在中長期規劃中也規定了一些首購的政策,首購風險的分擔,一定意義上,政府采取一定措施,在TD試用期,在稅收上給予優惠,在一定意義上,政府買單,減輕運營商的憂慮。
自主創新要避免幾個誤區
以下為鄔賀銓院士談中國3G及TD-SCDMA熱點問題實錄:
目前,我們強調自主創新有一些誤區,就是一切都要自己做。
我們叫創新,韓國把創新叫創新性、自主性,二者是分開的。曾經一度把創新寫成創新靠自己,還有是建立在…….;我們之所以強調自主,是要有自己的信心,發揮自己的力量。有些人認為,要自主創新意味著一切都要自己做,從頭到尾都要自己做。這是一種誤區,自主創新更要有自信心,發揮自己的力量,但并沒有說,自主創新排斥合作,也沒有說所有技術100%都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說得是什么呢,企業是科技投入的主體,科技活動的主體,是成果應用的主體。
創新的前提是應用,如果連用都不用,談何價值呢?技術活動的主體,并不是什么都是企業自已開發,如果有力量,自己開發,如果力量不足,可以委托學校、研究所甚至其他企業,包括國外企業都可以,去開發,你做為總體單位去集成,用在自己的產品上,這是自主創新,是自已主導的,主導這一成果的應用,具有對成果的使用和改進的能力,那就是自主創新。提自主創新更應該提產、學、研、用的結合。
創新沒有市場、沒有應用是不行的,而往往研發產品的單位本身不具有掌握市場的能力。所謂自主創新不是完全獨立的不需要外面的環境可以做出來的。需要構筑一個全社會支持創新的環境,所以,為什么胡錦濤講,這是我們光榮的歷史使命,是這一代人的責任,而沒有說這是科技工作者,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工作者,也不是孤立的一個企業的行為,而是全社會的,這代人的責任。強調創新,更重要的是強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創新的氛圍。我們和一些創新型國家相比,不能簡單地認為我們科技人員的水平低、技術落后,更大的是在體制上沒有一個全民支持創新的氛圍。
很多企業是對市場有壟斷的企業,沒有這些企業的支持,想去應用是難上加難。比如,3G,開發了設備,但運營商如果不配合,國產3G標準就不可能完成創新的過程,因為沒有應用。很多運營商說,我們上市了,有自己的利益,這是可以理解,但是,運營商是國有企業,應該盡到一定的社會責任,運營商要帶頭營造創新環境,現有的國產創新產品是不那么完善,太完善了,還用得著你來支持嗎?都要有一個過程。有些企業除了注重本身的經濟效益以外,還要在營造創新環境上負有一定的責任。每一個企業自已是一個創新的主體,下游的企業也要為它創造一個創新的環境。
產業部門需要跟蹤了解使用部門的需求。
我們現在強調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但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它們并沒有一種獨立的創新行為,我們國家大量的科研人員分布在事業單位,而不是企業,要想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成為所有活動的主導,沒那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產學研的結合尤其重要。
轉制院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它們是國家多年培育的研究機構,近年轉制為企業外,對市場有一定了解,相對于一般企業而言,自身的研發實力還強一點,相對真正的企業而言,在市場化方面還差一點,轉制的院所不能簡單地從大院大所變成為在行業中無足輕重的小企業。
歐洲的一位評論家說:“中國的很多轉制的研究院所變成了沒有技術優勢的只考慮短期贏利的企業,這是很可悲的。”創新要把各方面的優勢都發揮出來。通過國家大項目,組織各方面合理的分工。我們說國家支持企業,并不是政府簡單地把費用劃撥給企業,美國、日本、韓國都是通過大項目把產學研結合起來。
現在提創新,認為現在市場經濟了,政府一號召就行了,由企業自己做,這是不夠的,在目前的階段,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產學研應該是一個市場利益的共同體,但目前還做不到的話,政府出面把它們組織起來,在一個大項目、大目標下,各有自己的位置。
“我們諾大的市場,不應該僅成為別人的蛋糕,應該成為我們自主創新成果成長的土壤。市場是換不來技術的,但沒有市場是培育不出自主創新的技術的。”
我去過NTTDOCOMO,它的研發投入占總銷售收入的3.3%,比我們的運營企業高得多,我問,你們是研發企業,為什么要做這么大的研發投入?為什么還要開發點設備?他說我們通過開發設備,了解一下設備的要求?我問:僅僅是這樣嗎?他們說:「 我們還有帶動國家制造業發展的職責。通過運營來帶動。我們開發一些項目,制造部門來參加,開發完,制造企業再去開拓海外市場。」我們有很好的條件,這么大的市場。我們諾大的市場,不應該僅成為別人的蛋糕,應該成為我們自主創新成果成長的土壤。市場是換不來技術的,但沒有市場是培育不出自主創新的技術的。我們現在都知道資源緊張,都注意到能源、水資源,也要注意到市場也是資源,應在自主創新上把它的作用很好地發揮出來,強調產學研用的結合。
響應提倡創新型國家的號召,現在綱要、配套政策比以前前進了……..
很多體制機制的問題還需要做很多復雜的工作。美國有一個創新委員會,由制造部門和產業部門、應用部門、研究者、甚至勞工和政府部門組成,給總統提交報告,每兩年評估一下美國的創新戰略怎么樣,如何作到資源的共享和整合。更好地支持美國的創新發展。有了綱要,不等于什么問題都解決了,還要花很大力氣去評估、促進,去改進現在一時還解決不了的事情。還有很多艱苦的工作。
自主創新的設備不如國外的好
總體上比,是落后的,起步比國外晚得多,國外的產品有些已經在一些國家使用了,有一定的經驗,從這個角度說,說我們的產品不夠成熟是客觀的,但是你如果不給他機會,它永遠不會成熟。如果這個機會,中國不給,指望著它成熟了到國外去,這難度是比較大的。相反,我們的產品進入國外時,我們發現,國外的應用部門很偏向于本國的產品,對我們的產品有很多限制,他們的設備不見得就很成熟,而是一種責任。像歐盟,GSM標準還沒成熟,就預留頻譜,不給CDMA進來的機會。這是歐盟的政府有意利用自己手里的權限,或明或暗地支持自己的產業。韓國有一種文化,政府在政策上有一種指導,有一個標準委員會,他認為用自己的好。
運營商是強調自己是上市公司,似乎不是國有的。可能他們還要冷靜地想想你所盡到的社會責任。在創新中的帶頭作用,國資委管理的100多家企業,排在創新前十名的,沒有一個是服務行業的單位。盡快前十名在創新期科技投入都比較低,但進入五百強的運營商沒有一個進去。

國家支持TD成為主角,而且現在上3G正好是一個機會,國家支持其他項目,都沒有TD有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大的市場,在優勢領域,在市場規模大的領域,必須堅持以我為主,集成創新;
第一,現在沒有說TD只給固定網運營商,不給移動運營商,二是認為TD就是一個爛蘋果,另外一種想法就是 認為WCDMA就是一個香餑餑。給了我就能把業績帶起來,這是先入為主;
為了減輕運營商的擔心,國家在中長期規劃中也規定了一些首購的政策,首購風險的分擔,一定意義上,政府采取一定措施,在TD試用期,在稅收上給予優惠,在一定意義上,政府買單,減輕運營商的憂慮。
自主創新要避免幾個誤區
以下為鄔賀銓院士談中國3G及TD-SCDMA熱點問題實錄:
目前,我們強調自主創新有一些誤區,就是一切都要自己做。
我們叫創新,韓國把創新叫創新性、自主性,二者是分開的。曾經一度把創新寫成創新靠自己,還有是建立在…….;我們之所以強調自主,是要有自己的信心,發揮自己的力量。有些人認為,要自主創新意味著一切都要自己做,從頭到尾都要自己做。這是一種誤區,自主創新更要有自信心,發揮自己的力量,但并沒有說,自主創新排斥合作,也沒有說所有技術100%都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說得是什么呢,企業是科技投入的主體,科技活動的主體,是成果應用的主體。
創新的前提是應用,如果連用都不用,談何價值呢?技術活動的主體,并不是什么都是企業自已開發,如果有力量,自己開發,如果力量不足,可以委托學校、研究所甚至其他企業,包括國外企業都可以,去開發,你做為總體單位去集成,用在自己的產品上,這是自主創新,是自已主導的,主導這一成果的應用,具有對成果的使用和改進的能力,那就是自主創新。提自主創新更應該提產、學、研、用的結合。
創新沒有市場、沒有應用是不行的,而往往研發產品的單位本身不具有掌握市場的能力。所謂自主創新不是完全獨立的不需要外面的環境可以做出來的。需要構筑一個全社會支持創新的環境,所以,為什么胡錦濤講,這是我們光榮的歷史使命,是這一代人的責任,而沒有說這是科技工作者,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工作者,也不是孤立的一個企業的行為,而是全社會的,這代人的責任。強調創新,更重要的是強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創新的氛圍。我們和一些創新型國家相比,不能簡單地認為我們科技人員的水平低、技術落后,更大的是在體制上沒有一個全民支持創新的氛圍。
很多企業是對市場有壟斷的企業,沒有這些企業的支持,想去應用是難上加難。比如,3G,開發了設備,但運營商如果不配合,國產3G標準就不可能完成創新的過程,因為沒有應用。很多運營商說,我們上市了,有自己的利益,這是可以理解,但是,運營商是國有企業,應該盡到一定的社會責任,運營商要帶頭營造創新環境,現有的國產創新產品是不那么完善,太完善了,還用得著你來支持嗎?都要有一個過程。有些企業除了注重本身的經濟效益以外,還要在營造創新環境上負有一定的責任。每一個企業自已是一個創新的主體,下游的企業也要為它創造一個創新的環境。
產業部門需要跟蹤了解使用部門的需求。
我們現在強調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但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它們并沒有一種獨立的創新行為,我們國家大量的科研人員分布在事業單位,而不是企業,要想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成為所有活動的主導,沒那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產學研的結合尤其重要。
轉制院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它們是國家多年培育的研究機構,近年轉制為企業外,對市場有一定了解,相對于一般企業而言,自身的研發實力還強一點,相對真正的企業而言,在市場化方面還差一點,轉制的院所不能簡單地從大院大所變成為在行業中無足輕重的小企業。
歐洲的一位評論家說:“中國的很多轉制的研究院所變成了沒有技術優勢的只考慮短期贏利的企業,這是很可悲的。”創新要把各方面的優勢都發揮出來。通過國家大項目,組織各方面合理的分工。我們說國家支持企業,并不是政府簡單地把費用劃撥給企業,美國、日本、韓國都是通過大項目把產學研結合起來。
現在提創新,認為現在市場經濟了,政府一號召就行了,由企業自己做,這是不夠的,在目前的階段,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產學研應該是一個市場利益的共同體,但目前還做不到的話,政府出面把它們組織起來,在一個大項目、大目標下,各有自己的位置。
“我們諾大的市場,不應該僅成為別人的蛋糕,應該成為我們自主創新成果成長的土壤。市場是換不來技術的,但沒有市場是培育不出自主創新的技術的。”
我去過NTTDOCOMO,它的研發投入占總銷售收入的3.3%,比我們的運營企業高得多,我問,你們是研發企業,為什么要做這么大的研發投入?為什么還要開發點設備?他說我們通過開發設備,了解一下設備的要求?我問:僅僅是這樣嗎?他們說:「 我們還有帶動國家制造業發展的職責。通過運營來帶動。我們開發一些項目,制造部門來參加,開發完,制造企業再去開拓海外市場。」我們有很好的條件,這么大的市場。我們諾大的市場,不應該僅成為別人的蛋糕,應該成為我們自主創新成果成長的土壤。市場是換不來技術的,但沒有市場是培育不出自主創新的技術的。我們現在都知道資源緊張,都注意到能源、水資源,也要注意到市場也是資源,應在自主創新上把它的作用很好地發揮出來,強調產學研用的結合。
響應提倡創新型國家的號召,現在綱要、配套政策比以前前進了……..
很多體制機制的問題還需要做很多復雜的工作。美國有一個創新委員會,由制造部門和產業部門、應用部門、研究者、甚至勞工和政府部門組成,給總統提交報告,每兩年評估一下美國的創新戰略怎么樣,如何作到資源的共享和整合。更好地支持美國的創新發展。有了綱要,不等于什么問題都解決了,還要花很大力氣去評估、促進,去改進現在一時還解決不了的事情。還有很多艱苦的工作。
自主創新的設備不如國外的好
總體上比,是落后的,起步比國外晚得多,國外的產品有些已經在一些國家使用了,有一定的經驗,從這個角度說,說我們的產品不夠成熟是客觀的,但是你如果不給他機會,它永遠不會成熟。如果這個機會,中國不給,指望著它成熟了到國外去,這難度是比較大的。相反,我們的產品進入國外時,我們發現,國外的應用部門很偏向于本國的產品,對我們的產品有很多限制,他們的設備不見得就很成熟,而是一種責任。像歐盟,GSM標準還沒成熟,就預留頻譜,不給CDMA進來的機會。這是歐盟的政府有意利用自己手里的權限,或明或暗地支持自己的產業。韓國有一種文化,政府在政策上有一種指導,有一個標準委員會,他認為用自己的好。
運營商是強調自己是上市公司,似乎不是國有的。可能他們還要冷靜地想想你所盡到的社會責任。在創新中的帶頭作用,國資委管理的100多家企業,排在創新前十名的,沒有一個是服務行業的單位。盡快前十名在創新期科技投入都比較低,但進入五百強的運營商沒有一個進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鄔賀銓院士:TD不會拖累運營商 政府適
http:www.wnxrsj.cn/news/2006-3/20063923058.html
http:www.wnxrsj.cn/news/2006-3/20063923058.html

